第221章 这难民怎么好像比昨日多呢? (第2/2页)
杜贺看了一眼,没怎么在意,心中对那位奉王愈加不满。
他堂堂左丞相之子,京中的顶级纨绔,竟然赶上了这么个倒霉的差事,给奉国送难民。
更倒霉的是,恰好赶上了雨季,原本平坦的道路变得凹凸不平,水坑和泥潭随处可见。
马匹和车辆在泥泞中挣扎,不时发出嘶鸣,就连抬腿都变得困难。
副将艰难地催马上前,来到杜贺身侧,小心问道:
“大人,道路实在难行,看这云层估计又要下雨了,不如到前方县城休息一夜再走吧?”
杜贺看了他一眼,不满道:“陛下令我们两个月内到关外,如今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如此磨磨蹭蹭,如何能按期到达啊?”
“大人放心,按照大庆律令,因大雨、山崩、地龙翻身等自然灾害失期者,无罪。”
杜贺翻了个白眼,他当然知道无罪,但这毕竟是陛下第一次交给他事情,怎么都要干得漂亮些。
只是看着歪歪斜斜的队伍,杜贺心中也清楚,若是强行走下去,怕是也走不了多远。
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点头同意了副将的要求。
前方的县城是个偏远小县,城墙破破烂烂,城门大开着。
或许是提前得知了队伍到来的消息,知县穿着满是补丁的官服,早早在城门口等候。
“参见上官。”
“嗯。”杜贺正眼都没看他一眼,皱眉看向面前的县城。
或是受雨季影响,城内也造了洪涝灾害,大量的民房被冲垮,不少百姓只能在屋外打地铺住。
杜贺顿时心中更加不爽了,本以为能好好歇一歇呢,没想到来了个穷县。
那知县见这上官如此年轻,不仅没有心生怠慢,反而更加惶恐、恭敬。
不到而立之年便身居如此高职,带着几万难民迁徙......
这位不是陛下亲信,就是背景通天啊。
知县想到这里,连忙说道:“在下已经令人准备好酒宴,还请上官入府衙歇息。”
杜贺点了点头,骑马向大门内走去,独留副将在此安顿难民。
“上官,这些难民太多,本县已无存量,实在是......”知县面露为难之色。
杜贺不耐烦道:“他们不用你管,你去给他们寻个住处便是,我们明日就走。”
“好的,好的。”知县默默松了口气。
杜贺进入府衙沐浴更衣,享受来之不易的酒肉,暂且不提。
却说五万难民入了县城,本就不大的城池显得更加拥挤了。
县城原本的百姓见到这么多人,本以为是跑到自己逃荒的,个个面露警惕之色。
但接触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准备北上的难民,便放下心来。
有人好奇地问道:“俺听说北边本就贫瘠,今年到处都受灾,朝廷这是安排你们去什么地方?”
“听说是去奉国,让我们投奔奉王。”有知情的难民回道。
“奉王?!”那百姓亢奋道,“可是那大败高丽,四万破十四万契丹狼骑的奉王?”
难民点了点头:“自然,大庆不就这一个奉王吗?”
百姓眼中闪过羡慕的神色,随后有些不解道:“可是俺听说,奉王的封地在关外啊,那苦寒之地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难民道:“谁知道呢,不过奉王刚刚打赢了仗,若是奉国真贫瘠至此,怎么能打赢契丹人呢?”
“倒也是。”
百姓嘀咕了一声,眼睛转了转,心中若有所思。
到了半夜时分,当所有人都熟睡之时,一大一小两道身影悄悄进入了难民的队伍中。
“爹,咱为啥要走啊?”
“嘘!小声些!”男人捂住儿子的嘴,“留在这早晚被饿死,那奉王是个有本事的,跟着他们北上,没准能活下来呢。”
父子俩在难民群中躺下,心中砰砰直跳。
大庆律法虽然没那么严苛,但也绝对禁止百姓自主迁徙。
万一被抓到了,自己被打两个板子,做几天苦役也没什么,可自己的儿子怎么办啊?
就在这时,街角处突然传来一阵响动。
那父亲警惕地起身看去,却见又有一道身影攒进了难民群,直奔自己这边而来。
他以为是官差,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刚准备站起身逃跑。
借着月光看了一眼,忽然觉得面前之人有些眼熟:“老杨?”
“老梁?”那人也惊讶道。
男人看到来人是自己的邻居,稍微安心了一下,随后紧张地将他拽了过来:
“你这是......也准备混进来北上?”
“是啊。”老梁面露凄色,“我老娘前些日子饿死了,我一个人无牵无挂,倒不如去那奉国求一条生路。”
老杨松了口气:“既然如此,莫要声张,明日一早你我偷偷混出去。”
两人找个角落坐下,忐忑地看着月亮,等待天明。
忽然,街角处有是一处微弱的脚步声。
“老赵?”
“老杨?老梁?”
“你也是去奉国?”
“是啊,这雨下个不停,今年肯定是颗粒无收,倒不如北上闯闯。”
又过了一会。
“老李?”
“老赵?老杨?老梁?”
“老孙?”
“老李?老赵?老杨?老梁?”
......
次日,天色大亮。
酒足饭饱,美美睡了一晚的杜贺打着哈欠从府衙中走出,不顾那知县在一旁阿谀奉承,径直打马向城外而去。
副将则带着士卒们,催促难民们继续赶路。
“起来了,都起来了!”
“收拾好东西,按次序出城!”
难民们犹如牛马一般,被驱赶着向城外走去。
杜贺懒得管这种闲事,坐在马上径直向前。
忽然,他诧异地看向难民群,有些疑惑地环视一圈。
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回事,总觉得今天的难民看上去比昨天多了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