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 > 第111章 标新立异

第111章 标新立异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给大宋续命从穿越成赵构开始!

赵构点头,对张浚的忠诚与勇敢表示赞赏。他随即召集朝中重臣,宣布了自己御驾亲征的决定,并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他知道他穿越来大宋,他决心不单单要完成驱除金国,把大宋恢复出厂设置的使命。

他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灭掉夏,征服吐蕃,联通西域。

当朝中大臣,李纲、朱胜非、赵鼎、李光、胡铨等人知道皇帝赵构要兴兵攻打西夏都不同意,纷纷劝说。

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皇帝赵构立于龙椅之前,神色坚毅,显然对即将颁布的兴兵攻打西夏的决定志在必行。

然而,群臣之中,几位重臣——李纲、朱胜非、赵鼎、李光、胡铨,皆是面露忧虑,纷纷出列,欲以肺腑之言劝阻君王。

李纲,这位老臣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国之大计,在于安内攘外,权衡利弊。西夏虽边境时有侵扰,但连年征战,国力已显疲态,且我朝与金人之间尚有未了之事,此时贸然出兵,恐腹背受敌,非明智之举也。”

朱胜非紧随其后,语带忧虑:“陛下明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朝尚需休养生息,巩固内政,以待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再图大业不迟。”

赵鼎则更加直接地指出:“陛下,民心向背,乃国之本也。百姓久经战乱,渴望和平安定,此时若再兴兵,恐失民心,动摇国本。”

李光则从战略角度分析:“西夏地处偏远,地势险要,非轻易可克。我军长途跋涉,补给困难,且恐遭遇敌军以逸待劳,实非上策。”

最后,胡铨言辞恳切,几欲落泪:“陛下,战争乃万不得已之下策,其代价沉重,非但生灵涂炭,更将使国家陷入长期动荡。臣等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以天下苍生为念。”

面对群臣的轮番劝说,赵构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显然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深知众臣所言非虚,但胸中壮志未酬,又怎甘心轻易放弃。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朕知尔等忠心可鉴,然国事艰难,朕身为天子,岂能坐视外患而无动于衷?然尔等所虑亦非无道理,朕自会三思,寻求最佳之策。”

赵构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群臣们面面相觑,从皇帝的神色中读出了一丝犹豫与挣扎,却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感与担当。

李纲见状,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多了几分温和与劝慰:“陛下仁爱之心,天下共仰。臣等所虑,实乃为社稷长远计。望陛下能深思熟虑,权衡各方利弊,做出最为妥善的决策。”

朱胜非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我朝历代先皇皆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如今国势虽强,但连年征战已使国库空虚,民力疲敝。若再轻启战端,恐将重蹈覆辙,得不偿失。”

赵鼎则直接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陛下,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派遣使者前往西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加强边境防御,确保我朝安全无虞。待时机成熟,再行定夺。”

李光点头赞同,并进一步阐述了战略考量:“陛下,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朝应以智取胜,而非单纯依赖武力。通过外交手段,或许能避免无谓的牺牲,达到同样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