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 > 第107章 部队领导的决定

第107章 部队领导的决定 (第2/2页)

以小见大,以小事见人品,郑国强的表现显然十分令人失望。他处理事情不公正、不客观,甚至不讲是非对错,他在县城抢劫事件中的表现简直是给军人抹黑,这样的人不适合身居高位。

他们并不打算告诉郑国强他们收到了柳树屯的来信,万一郑家去跟柳树屯大队领导班子闹,那不是给人家柳树屯添麻烦吗?郑家可不像是什么讲理的人家!

他们也不准备找郑国强谈话,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怎么改,没必要,不值当!

郑国强又不是什么不可多得的人才,也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何必再费劲巴拉的跟他说什么呢?

按照1965年9月份开始施行的《退出现役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暂行办法》,“每年三月底以前,各军区、军种、兵种、总部将当年需要转业的干部数量、质量情况,报总政治部;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所需转业干部的数量,质量和安排去向等情况,报内务部。由内务部、总政治部根据工作需要和转业干部的情况,制定并下达分配计划。”

他们已经把郑国强的名字加在了今年需要转业的干部名单里。

正月初五一过,年就算彻底过完了。

社员们重新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忙着春耕、播种、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防倒伏,如果雨水不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作物浇水。

谢家院子里的地都重新刨了一遍,种上了菠菜、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还有土豆。

生长周期比较长的种在前院,生长周期比较短的,比如菠菜,就种在后院,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黄瓜和茄子也种了一些在后院。这样不耽误4月底5月初的时候种棉花。

正月初六,柳树屯大队添了两名新成员,两位来自公社的男知青,他们扛着行李,住进了收拾好的“知青点”——原来是一位五保户老人的家,老人去世以后,房子就空了出来。

这两位知青被分在了一个小队,和社员们在一起干活,担心他们不会干,小队安排社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指导。

所幸这两位一点不矫情,知道自己下乡就是要干活的,就是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对现状接受良好,甚至还干劲十足。

完全跟着社员的安排走,主动请教问题,不怕脏不怕累,干活十分积极,受到了广大社员的肯定。

谢赟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俩人跟广大社员一样,挽着裤腿在挑粪。

要施肥了嘛。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允许私自截留肥料,家里的猪、鸡、兔子和人产生的粪便必须统统交给集体,给集体土地施肥。

要是被发现私留,是要被通报批评的。

这两位知青很快就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平时和大家也很聊得来。

张光宗曾经感慨:“这是两个好同志啊!原本李书记他们还说,这些孩子不急着下乡,我还以为得过段时间才来呢,没想到他们过完年就来了!太积极了!改变了我对城镇孩子的既定印象。”

谢赟抽了抽嘴角,关于这些知青为什么那么积极的来插队,她是有点了解的。

张瑞凤的同事王淑珍同志的儿子就去插队了,回的是王淑珍的老家拱桥大队,也是过完年就去了。据说,不去不行。因为曲水县正在组织援边知青团,鼓励年轻人报名。

再不就近插队,他们大概就要被一锅端送到边疆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