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于家往事 (第2/2页)
接下来,她又把猪和鸡都喂了,张瑞凤才下工回来。她也带了个筐回来的,一看见谢赟就笑道:“我今天也加快速度了。平时两天编三个,今天我也能编完两个了。”
谢赟夸道:“真厉害!但是也不用那么赶。”
她凑到张瑞凤身边,笑嘻嘻的说道:“今天的蜂巢卖了30块钱呢!”
“这么多!”
“我直接送到他家,他给我算的比收购站的价格高一点。七斤多,给我凑了个整,给了30。”
谢赟说着话,把钱交给了张瑞凤,剩下的那些就还是放在她那儿了。
张瑞凤两眼放光的看着谢赟:“休息的时候咱俩上山吧,咱们再去摘蜂巢去!”
谢赟笑道:“哪有那么多啊,这回是赶巧了而已。不过也可以去看看,有就摘回来,没有就捡点柴回来,也不白去。”
这个时候,大自然还是给了人类很多馈赠的。只是大家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馈赠的经济价值。或者说,没有精力去弄这些东西。
因为所有人都处在努力吃饱饭的阶段,种粮食就消耗了大家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精气神,哪怕进山去找东西、挖东西,想的也是填饱肚子,而不是拿去卖。
尤其是在目前对私营经济管控比较严重的政策背景下,大家对于买卖是有着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抵制的。
大部分人的脑子根本就想不到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过去的现代人,如果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就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至少胆子会更大一点,思想会更开阔一点,机会也会更多一点。
———☆———
次日早上,天还没亮,大队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参加民兵培训的社员尽快到大队部集合。”
完全没有什么扰民不扰民的概念,大喇叭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响,哪怕它半夜开始播音,也没什么奇怪的。
谢赟早有准备,一大早就起来把被褥打成捆,把牙刷牙杯毛巾和用小纸包包好的牙粉连同洗脸盆一起放在了背筐的底部,还带了口粮,按照一天一斤的标准,自带一半,大队补贴一半,她需要带七斤半。谢赟带了一斤小麦和六斤半玉米,一块放进筐里。
上面再放上绑的结结实实的被褥。
张瑞凤比她起得还早,起来就开始生火做饭,给谢赟做了贴饼子,煮了个鸡蛋汤,怕她光吃贴饼子太干了。
谢赟吃饭的工夫,她又去她的房间里检查了一遍,怕她漏下什么东西。
“蛤蜊油你不带?”
“不带。回来再抹。我是去训练的,或者说是去吃苦的,要是还带着蛤蜊油,我怕有的人会说我臭美、好享受,小资产阶级作风。不得不防。”
不光不能抹蛤蜊油,这段时间她连澡都不能洗了,只能和大家一样打点水擦一擦,最多洗个头。
张瑞凤觉得女儿说的很有道理,就把蛤蜊油放下了。
谢赟昨天晚上又给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膝盖、胳膊肘等容易磨损的地方打了好几层,既能保护自身,也能保护衣服。就是看起来寒碜了点。
吃完饭,张瑞凤又用干净的白棉布给谢燊包了一个贴饼子,使劲塞进她的背篓里,“拿着,谁知道那边几点开饭呢,万一饿了还能垫补点。”
“还是我妈疼我。我走了啊。”
她吃完饭一抹嘴,背起背篓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