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学习的兴趣 聪慧的根 (第2/2页)
一天,玉秀偶然间看到了一则征文比赛的通知,这则通知犹如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她内心深处的热情。她瞪大了眼睛,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珍贵的宝藏。终于,她找到了那个令她心动不已的信息——征文比赛!这个机会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她心中的梦想之路。
毫不犹豫地,玉秀决定投稿参加这场征文比赛。她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是一次突破自我、追求进步的旅程。于是,她坐在桌前,拿起笔,开始构思那篇属于她的文章。她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一次笨拙的用手,书写出内心真挚的语言——《家乡的魅力》文中写道:
“我的家乡港湾村,是个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都魅力无穷。春天,奶白色的杏花,粉红色的桃花,淡白色的梨花、苹果花和青绿色的枣花次第开放,让人耳目一新;夏季,绿树成荫,微风荡漾,郁郁葱葱,起伏不平的山丘倒映在平静的水中,给人带来丝丝的清凉之感:秋日,羞红了脸的高粱和沉甸甸。黄灿灿的谷穗相互遥望,果园里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果实探头探脑,似乎吆喝着水库里的鱼儿一起来品尝丰收的喜悦;寒冬,银白色的雪花,好像一层厚厚的棉被,铺满山川大地,温暖着绿油油的麦苗不会受到严寒的侵袭....结尾还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春有花香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一年都是好时节’。”
她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出她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不久后,比赛结果公布,玉秀的作品竟然获得了一等奖。这个消息让她激动不已,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和写作的信心。
只上过一段时间扫盲班的玉秀,居然从看孩子们的小学课本开始,一路开挂,不仅达到了能够读通读懂各种书籍和报纸的水平。还具备了一定的作文能力。村里一起参加扫盲学习的人很多,但只有玉秀一个人达到了看书看报的水平。能写一点儿文章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了。
玉秀聪明好学,记忆力超强,可惜生不逢时,年幼时赶上了女性受教育不被重视的年代。想不到人将到中年,却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群众,玉秀因为参加征文比赛得奖,小有了些名气,甚至名声传到了区里。区领导得知后,决定邀请玉秀去区里里给其他村的妇女们分享经验。玉秀欣然接受了邀请,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妇女摆脱文盲的困扰。
在区里的演讲大会上,玉秀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大家。她不仅总结自己的四步学习法——
课前预习找问题,课后复习近实际。上课听讲不走神,边学边问帮记忆;还表达了学习的决心——读书识字学文化,任何困难都不怕。家务孩子安排好,样样事情落不下。“ 她演讲的最后说道:“做家务不是拒绝学习文化的理由,孩子的拖累也不能让我们妇女一直当个睁眼瞎。妇女是社会的半边天,缺少文化只能在屋里闲。想为国家做贡献,学习知识要走在前……”这些话语充满了力量,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坚定信念。回忆起在扫盲班中的学习经历,那些曾经的困惑与挫折,以及最终获得的成长与收获。她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或许是因为家庭氛围的影响,又或者是自幼受母亲的言传身教的感染,亦或是曾历经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再加上平日里喜欢读书看报、了解时事。玉秀尽管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乡村家庭主妇,然而在待人接物以及应对各类矛盾时,却与其他寻常的家庭妇女大相径庭。她既不具备那些精明小女人般的斤斤计较,也不会像那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一样耿耿于怀。相反,她总能分辨是非黑白,宽宏大量,以更为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辈子,她从未与丈夫何尚清及其家人发生过任何争执,甚至连红脸都不曾有过;而且,她也从未与邻里街坊绊过嘴吵过架。
回顾过去,玉秀感慨万分。她感谢国家的扫盲政策,让她有机会接受教育;她感激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让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如今的玉秀,已经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像她一样,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后,玉秀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人。她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激励着更多的人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而玉秀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她依然坚守在乡村,继续为普及文化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某一日,村子里突然来了一位记者,专程前来采访玉秀。面对镜头,玉秀显得从容不迫,举止优雅地畅谈起来,毫无拘束感。她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点滴、人生感悟以及独特的见解——“普通的女人修嘴,漂亮的女人修脸,,聪明的女人修身,智慧的女人修心,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男人是撇,女人是捺,互相支撑人才存在。世界因女人而存在,生活因女人而精彩...\
’她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人们对她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玉秀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她的影响下,村里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人们纷纷报名参加夜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