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语文背诵天团 (第2/2页)
制定科举新法,设立磨勘院,将学习执政的学院与科举结合起来,增加恩荫制度的限制,避免勋贵子弟不经学习和考核便可为官。
同时发展经济,减轻困苦地区赋税徭役,强化军事。
但是一项延续已久,已经滋生出庞大利益群体的政策,又岂是轻易能够彻底改革的。
新政触犯了大批旧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只推行了一年多,新政便宣告失败。
科举新法、磨勘新法、任子新法都被废除,恢复旧制。
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相继被贬地方,排斥出朝廷执政中心。
未被西夏打垮的范仲淹,却被大宋内部的腐败击垮,此生再未能回到汴京执政。
回望范仲淹的一生。
余幼时丧父,母亲因困顿无依只得改嫁淄州朱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朱说。
寄人篱下的身世,也磨练出了他一颗坚韧的心。
求学时,朱家已经落魄,家境贫寒未能断了他的求学之心。
为节约食粮,每天煮粥冻成块,再去山中采来野韭野葱,揪碎成段,加盐后佐粥而食,划上两刀分作四块,早晚各吃两块。
因此留下划粥断齑的典故,进入后世课文。
后不枉苦心,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及第,终得功名进入仕途。
从小小的典狱吏做起,因治狱廉平,刚正不阿,拒绝贿赂,不与贪污糜坏公器之流同污,得以步步升任,也终于改回了范姓,字希文。
做过地方县令,均公田,厚农桑。
任苏州知州时,水患祸民,便修围、浚河、置闸,治理大片泽地改为良田。
任泰州监盐官时,海潮肆虐沿岸,又带领百姓修建长达150里的海堤,防止海水倒灌,提振农业。?
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时,对西夏用兵,巩固西北边防。
他知人善任,提拔了种世衡和狄青这两位后来大宋最重要的两位将领。
整改军队编制,杜绝世家兵将虚报人数吃空饷,汰除老弱残兵,严明军纪重新提振军功赏罚制度。
一点点改善大宋的冗兵、冗费、冗官的三冗弊病,将西北边军进一步打造成大宋最强军队。
可改革失败的他,最终在反复贬官迁任的路上,客死他乡……
军事虽然不行,但宋仁宗时期的文治还是不错的。
仁宗一朝涌跃出众多名臣和文人,占据了后世语文课本背诵的半壁江山。
公元1057年,科举千年第一榜诞生了。
这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写出《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副考官是写出《金陵怀古》的王珪。
考生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
其一苏轼,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等。
苏轼的这些词作文章,绝大部分是要求全文背诵或节选背诵的。
同时包揽词仙和词圣两大美誉,可见东坡居士的才情之高。
(不过词仙一称没有得到公认,是因黄庭坚曾将苏轼与李白并称为“两谪仙”)
其二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怀渑池寄子瞻兄》、《赤壁怀古》等。
其三是曾巩。
其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咏柳》等。
另有考生为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合称二程。
以及说出了横渠四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创始人张载。
仅以此四句,便总结了中国历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和精神。
也为后续无数人生迷茫之人,指明了在世为人的目标。
宋真宗时期除了上述提及的韩琦、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名人外。
还有两度拜相一度成为太尉的吕夷简、与范仲淹一同推行新政的富弼、政治和文学造诣颇深的晏殊、处处为百姓着想的文彦博、宋夏战争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的狄青、着有《梦溪笔谈》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