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谈判 (第2/2页)
图南虽然心里很不甘,但是皇帝对他如此温和的解释,作为臣子,他并不能也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图南低头施礼,“陛下为我大梁思虑深远,非我等远不能及。”
阿鲁卡很满意图南的态度,他既像是安慰,又像是承诺道,“等我大梁没了弱点,未来,成为这天下之主,也说不准。”
……
南新朝堂上,众臣也是为是否接受北梁这个新的和谈建议而争论着。
一半人认为,如果北梁从此学会了种植粮食,那么大新朝就会失去很多利益,失去了很多主动权。有朝一日,他们会反过来对付我们。
另一半人认为,如果从此可以边境太平,每年不需要花费巨额军资,而把这些钱财用在百姓的福祉上,民心所向,国家会更强大。
皇帝认真听着,其实都有道理。
他扫视了一圈众臣,发现很奇怪一点:武将没有一个说话的。同时,几部尚书,也无人发言。
“一群老狐狸!”皇帝心里斥道。
“陈爱卿,你怎么看?”皇帝指名问兵部尚书陈源。
陈大人出列,先是恭敬一礼,然后肯定答道,“陛下,臣认为可以考虑。”
皇帝有了兴趣,继续问道,“怎么说?”
“大新国富民强,从不惧北梁。即便他们学会了种植之术,但是他们的土地、环境、气候永远比不过我们江南道。况且此番一战,我军得到他们百匹战马,百斤细盐,五十头小马驹,已经狠狠的挫了他们的威风。所以,臣以为,可行!”陈尚书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帝颔首,他把目光看向孙兆辉,“大统领,你怎么看?”
在朝堂上,皇帝这是第一次用现在的官位称呼孙兆辉。
孙兆辉出列,施以武将之礼后,拱手道,“臣也认为可行!臣戍边多年,见到太多死亡的将士和伤残老兵,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自己的孩子们不要再打仗。”说到这里,所有的武将眼光都同时深沉了许多。
孙兆辉接着道,“不过,北梁一直垂涎我大新千里沃土,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借给北梁几位人员,需要仔细斟酌挑选。”
皇帝很是赞同,转头询问工部尚书刘峰峻,“刘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刘大人出列道,“之前陪同臣下江南的那两人,臣就觉得可以,不过,怕还需要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才行。”
孙兆辉看了刘大人两眼,没有说话。
皇帝同意了,“那好,就这么办吧!刘爱卿辛苦了。退朝吧!”
退朝后,刘大人紧走几步,拦住了孙兆辉,“孙将军,你是觉得本官不应该推荐阿冬和阿夏吗?”
孙兆辉否认道,“不是,下官只是没有想到刘大人会那么信重他俩。”
二人一起向皇宫外走去,刘大人边走边说,“他们兄弟二人既有才华,又有功夫,相信他们不会畏惧北梁的威胁,也不会被北梁收买。不过,怕是还要劳烦孙将军再次引荐一次,问问他俩的意见才行。”
孙兆辉笑着问刘大人,“刘大人,万一他兄弟二人不愿意,您可是会让陛下不高兴的,那该如何是好?”
刘尚书很坦然道,“万一他俩不同意,也不能勉强;如果他俩愿意,本官一定会保证他俩成为大新的功臣,名垂青史。”
“好!”孙兆辉躬身行礼,“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兆辉定让刘大人心满意足。”
……
半月后,阿冬和阿夏顺利来到了边关,北梁的桑田也带着答应的细盐和小马驹准时到达,虽然是和平的交换场面,双方还是严阵以待。因为在双方不远处都有军队坐镇。
金章将军全副铠甲,身后一队副将护卫也是威风凛凛,安之、京墨和广白当然也在其中。
北梁则是庆林带着一队骑兵紧紧跟在桑田大人身后。
双方约定同时交换。
危鲁和同时被俘的北梁骑兵皆捆绑着双手向桑田大人走去,北梁则推着装盐的车,赶着小马驹,向金章将军方向过来。
所有人的神经紧绷,虽然都知道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但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支冷箭突然出现,会破坏难得的和平。
各自快到对方近前,安之大喊一声,“奉劝对面那位将军,赶紧放下你的飞刀,那反光都晃到我的眼睛了。”
旁边的京墨立刻举起弓,就是危鲁的那把落日弓,做好了随时射箭的准备。
安之小声道,“寅位。”
京墨同样也小声道,“现在我看得见。”
广白一旁偷笑,少爷夜里眼睛不如安之好,可是憋屈坏了。
安之这一嗓子和蓄势待发的京墨,让庆林身后想发暗器的人慢慢放下了手中飞刀。
居然南新那个小子可以拉动危鲁将军的弓!居然不归还我们北梁,还据为己有?
所有的骑兵都义愤填膺,可是,这次和谈是陛下的旨意,不容置疑。
专门负责养马的马官,看到这么多可爱又健康的小马驹,早乐的合不拢嘴。何况还俘获了那么多成年战马。大新未来的骑兵实力只会更强大。
最后,阿冬和阿夏由金章将军介绍给桑田大人,最后金章笑道,“我大新陛下为两国百姓生计着想,所以才答应送两位工部好手来帮助你们,希望你们好生招待。记住!这可是你们皇帝求来的。如果有一分让他们不满意,我们随时接他们回来!”
桑田虽然心中不爽,但还是微笑应允。为百姓,为民生,忍一时之气,以图来日。
阿冬阿夏拜别故土,丝毫看不出慌乱和惧怕。因为,北梁也有棋门,他俩功夫也不弱,没有什么可怕的。
危鲁则对着安之和京墨大声道,“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输给我的!”
安之和京墨没有理他,因为,说那么多空话,还不如未来实实在在的做出来,才会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