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女子能够参加殿试,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科的女学子们,无论最终是否中榜,都已经被历史铭记,成为了人生的赢家。然而,人心总是向往更高的目标,无论男女皆是如此。既然已经历经艰辛走到这里,又怎能空手而归?
若兰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继续奋笔疾书。她的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如同她内心的独白,真挚而深刻。她写到了女子的不易,写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写到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一个字都仿佛是她心灵的印记,记录着她成长的点点滴滴。
殿试持续了整整四个时辰,直到夜幕降临才告结束。学子们陆续离开皇宫,礼部官员则忙着封场,用洒金纸覆盖住试卷上的名字和籍贯,然后急匆匆地送往文渊阁。文渊阁内,早已等候多时的阅卷官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开始他们的工作。这些阅卷官都是进士出身,曾在清廷担任要职,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智慧。
阅卷工作开始了,整个文渊阁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气氛。阅卷官们一个个神情专注,仿佛在与那些文字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或点头称赞,或皱眉思索,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认真与负责。潘晓明尚书从男女学子的试卷中各挑选出十份佳作,这些佳作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众多的试卷中熠熠生辉。
与中书令刘墉商议后,潘晓明将挑选出的试卷一同呈送到了乾清宫的御案上。乾清宫内,李清歌皇帝正端坐在龙椅之上,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智慧。她接过试卷,一页页地翻阅着,仿佛在与那些文字进行着一场心灵的交流。
参加殿试的学子超过百人,每篇试卷都长达数千字。面对如此庞大的阅读量,皇帝自然无法一一审阅。因此,他们只能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卷呈上御前,以便皇帝做出最终的裁决。而大炎朝的科举制度因为男女并试的创举,使得李清歌需要审阅的试卷数量比前朝皇帝多了一倍有余。然而,她并未因此感到厌烦或疲惫,反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份工作中。
虽然李清歌并非出身于古代帝王之家,对这类古文文章的了解有限,但她凭借现代人的智慧和眼光,以及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依然能够大致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精髓。她仿佛能够穿透那些文字的表面,看到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让她在其中遨游、探索。
最终,在李清歌的亲自裁定下,殿试的排名尘埃落定。杜若兰的名字赫然在列,她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赞赏。那一刻,若兰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她知道,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一切。
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个思绪纷飞的时刻,当杜若兰渐渐明白了女性自我价值的真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子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活出独立而精彩的人生。
选择状元这样的人才,对李清歌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作为大炎朝首位打破常规,允许女子参与科举的帝王,她深知这一步的迈出,不仅是对旧有制度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眼光与智慧的一次重大考验。
李清歌,这位机智过人的女皇,虽坐拥天下,却从不自恃才高。她清楚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并非顶尖,尤其面对这堆积如山的试卷,其中不乏才华横溢之作,要从中挑选出真正的状元,实非易事。于是,她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用声韵结合白话文的方式来评判。
在古代,文章尤其是诗词骈赋,都极为讲究声韵和格律。宋词,那更是为歌唱而生,虽然如今曲调可能已失传,但后人仍能根据词句的韵律,重新谱曲,找回那份跨越时空的韵味。李清歌深谙此道,她觉得,声韵好听的文章,内容不一定就顶尖;但真正的好文章,声韵必定是出色的,如同乐章般和谐动人。
于是,她召来了潘晓明,这位忠诚能干的礼部侍郎,吩咐他找人将这二十篇卷子翻译成白话文,再挑选些朗读高手,按照原文的感觉来诵读。李清歌自己,则端坐在龙椅之上,耳朵竖得跟兔子似的,全神贯注地听着。那神情,仿佛是在聆听天籁之音,又似在捕捉字里行间的微妙情感。
随着朗读声起,一篇篇文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在空气中流淌,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李清歌闭目倾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嘴角上扬,她的心灵仿佛与那些文字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
听完之后,她挑了几篇特别中意的文章,再对照白话译稿仔细复核。她的眼神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的思维敏捷如电,迅速在脑海中构建起文章的框架与脉络。最终,她确定了状元和榜眼的人选——江世恒和林若薇为男女状元,钟元和许琳为男女榜眼。
至于探花的选拔,那就得另外安排面试了。探花这个位置,特殊而引人注目,它要求的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更得相貌堂堂。在众人眼中,状元或许是科举的巅峰,但探花这个位置,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状元、榜眼主要看才华,但探花就不同了,它要求的是才高八斗与风度翩翩的完美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就像历史上的李寻欢,才貌双全,成为了探花的典范。还有《知否》里的林黛玉她爹,也是探花出身,因此林黛玉才继承了那份才情与美貌。从古至今,人们都看重颜值,长得好看的人确实能占不少便宜。若是才貌双全,那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前程似锦不说,连婚姻都是抢手货。
就像《知否》里的盛老太太,她是勇毅侯的女儿,身份尊贵,却因看上了探花郎的俊朗外貌,不顾家人反对,带着丰厚的嫁妆就嫁了。科举制度流传了上千年,探花的前途往往比状元、榜眼还要好。即便皇帝自己不以外貌取人,但探花郎娶了美貌的妻子,有了岳家的支持,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历史上甚至还有皇帝本来点了状元,结果一看人家长得太好看了,直接改授探花的例子。
“探花郎”这三个字,几乎就成了才貌双全的代名词。每当提起,都让人心生向往。不过话又说回来,世事无绝对。也有那种六元及第的奇才,他们的状元光环能直接盖过探花。科举制度嘛,每个朝代都有点不一样,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无论如何变化,它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在这复杂的科举制度中,从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考到乡试、会试、殿试,每一层都要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县、府、院试的第一名叫案首,那是初露锋芒;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那是小有名气;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那是声名鹊起;而殿试的第一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了,那是光耀门楣、名垂青史的荣耀。
李清歌坐在龙椅之上,望着下方跪拜的江世恒、林若薇等人,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她知道,自己这一步的迈出,不仅为大炎朝选拔出了真正的人才,更为天下的女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梦想的大门。而这一切,都源于她那份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对制度的勇敢革新。
这六场考试,宛如人生路上的六道难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六元”。这“六元及第”的荣耀,如同天际的流星,罕见而璀璨,科举制度历经千年风雨,也仅有两人能摘得此桂冠,其难度可见一斑。
殿试的帷幕刚刚落下,皇宫内外,那些饱读诗书的学子们便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等待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除了对状元的无限憧憬,更有一个位置,被探花郎的殊荣所占据。尤其是当消息传来,女王陛下将从男女两科中各挑选十名佼佼者进行面试,一时间,被选中的学子们仿佛被幸福的云朵所包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深知,这场面试,实则是对探花郎的最终考验。中了状元,固然能光宗耀祖,但探花郎的名号,却如同祖坟上冒出的青烟,预示着更为辉煌的未来。一旦戴上探花的桂冠,无论是仕途还是姻缘,都将如虎添翼,只要不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一生,便算是稳稳地踏上了成功的坦途。
李清歌,这位大炎朝的女皇,将面试的地点选在了皇宫西南角的体和殿。这座宫殿,曾是皇帝选秀女的圣地,如今却因女皇的登基和一夫一妻制的推行,而显得空旷寂静。李清歌心中暗自思量:选秀与面试,虽目的不同,但皆是挑选佼佼者,何不借此机会,让体和殿重焕生机?于是,她一锤定音,体和殿便成了这场面试的舞台。
学子们得知面试地点后,更是确信无疑,此次面试,实则是对探花郎的甄选。探花,作为殿试一甲中的第三名,其地位虽不及状元、榜眼,但那份才貌双全的要求,却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既然要选探花,那么状元、榜眼的人选,想必也早已在女皇的心中尘埃落定。
在这二十名入选面试的学子中,杜若兰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她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更兼容貌出众,如同春日里绽放的桃花,娇艳欲滴。在女榜的十人中,她年纪最轻,却美得让人无法移开目光。无论是男榜还是女榜的学子,都不由自主地被她的风采所吸引,多看她几眼,仿佛能沾染上她的才气与美丽。
而在男榜中,蒲柏的出现,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二十五岁,按照古时的标准,虽已不算年轻,但在这次面试的学子中,却是最为年轻英俊的一个。他的身姿挺拔如松,高大健壮,面容俊美如玉,清新脱俗。站在一群三四十岁的老学究中,他就像一只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李清歌女皇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蒲柏和杜若兰,心中不禁暗自赞叹。她轻声问旁边的潘晓明:“那个年轻人叫什么名字?”潘晓明恭敬地回答道:“他叫蒲柏,字鸣章。”李清歌点了点头,说道:“松柏长青,好名字!你去告诉他,面试结束后三天,太和殿有传胪大典,我会当众宣布结果。”
“遵命!”潘晓明应了一声,便快步离去。二十位学子听到面试结束的消息,都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他们纷纷起身离开,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则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
李清歌女皇回到乾清宫后,仍旧无法忘怀蒲柏和杜若兰的风采。她吩咐道:“把蒲柏和杜若兰的试卷拿来,朕想再仔细看看。”侍从们闻言,立刻将两人的试卷呈了上来。李清歌接过试卷,细细品读,每读一句,都仿佛能看到两人在考场上的奋笔疾书,那份才情与努力,让她心生敬佩。
夜色渐深,乾清宫内灯火通明。李清歌女皇坐在案前,手中紧握着蒲柏和杜若兰的试卷,心中却在思考着更深远的事情。她知道,这次面试,不仅仅是对探花郎的甄选,更是对大炎朝未来人才的一次重要考验。她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学子,为大炎朝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满皇宫,体和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面试正在悄然进行。李清歌女皇坐在龙椅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学子,她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而蒲柏和杜若兰,作为此次面试的佼佼者,更是成为了她重点关注的对象。
面试的过程中,蒲柏和杜若兰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与风采。他们或引经据典,或谈论时事,都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李清歌女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知道,这两个人,绝对是自己想要的人才。
面试结束后,李清歌女皇回到乾清宫,心中却仍在回味着蒲柏和杜若兰的表现。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两个人留在自己身边,为大炎朝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吩咐侍从们准备传胪大典的相关事宜,她要在太和殿上,亲自宣布这次面试的结果,让所有人都见证这一刻的辉煌。
三天后的太和殿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李清歌女皇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人群。她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此次面试的结果已经揭晓,朕决定,蒲柏为男榜探花郎,杜若兰为女榜探花郎!”话音刚落,太和殿上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蒲柏和杜若兰也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李清歌女皇,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通过这次面试,她不仅选拔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探花郎,更为大炎朝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人,一定会成为大炎朝的栋梁之才,为大炎朝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嘞!”
潘晓明应声的同时,急忙从堆积如山的试卷中精准地抽出了杜若兰与蒲柏的答卷,双手呈上,动作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恭敬与谨慎。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几分岁月的痕迹,却也更显其沉稳老练。
此时,九桃熏炉中,瑞脑香正缓缓燃烧,袅袅升起的香烟如同细丝般缠绕,又似轻纱般飘散,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层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中。香气悠长,既不过分浓郁,也不失淡雅,恰到好处地刺激着人的感官,让人心神宁静,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与杂念。
李清歌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金黄色的龙袍,衣袂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宛如金龙跃动,威严而又不失温文尔雅。在这缭绕的香气中,她花了足足半个时辰,一字一句,细细品读了杜若兰与蒲柏的答卷。她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闪烁,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两位学子背后的努力与才华。
读罢,她轻轻放下试卷,转头看向潘晓明,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两人的答卷,文采斐然,灵气四溢,确实难分伯仲。但与榜首的状元相比,你觉得他们差在哪里呢?”
潘晓明闻言,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回陛下,臣以为,这两位学子心性虽佳,但或许还稍显稚嫩,经历不够丰富。毕竟年轻,尚未经历过太多世事的磨砺。他们对世间万物多抱有美好愿望,却未曾深刻体会到世事之复杂多变,现实之残酷无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