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酷吏 (第2/2页)
狄山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结果一个多月后,烽障便遭到匈奴人的袭击,狄山亦因此身首异处。自此以后,群臣大为震慑,再也没有人敢于主张和亲。
汉武帝时期,由于地方豪强丛生,为了打压豪强、缓解民间矛盾,汉武帝任用了大批酷吏,这些人虽然手段残忍,但做事却大多勤勉,且不畏权贵,张汤、义纵、王温舒等便是其中典型。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改革币制,然而收效甚微,民间私铸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为了保护朝廷的财政收入,确保币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汉武帝遂决定以酷吏严厉打击私铸行为,恰逢多次犯颜直谏的右内史汲黯因罪被免,汉武帝遂将定襄郡太守义纵和河内太守王温舒调回京城,任命义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
义纵乃河内郡人,少年时曾伙同他人抢劫为盗,汉武帝即位之后,其姐义妁因医术高明,得幸于王太后,凭借这层关系,义纵被召为郎中,成为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并在不久后被外放为上党郡的县令。
担任县令期间,义纵便敢于不畏权贵,以严刑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使得县境吏治大为改观,后在考察政绩时,被举为第一,因此先后升任长陵令和长安令。长陵和长安不比地方,乃是权贵遍地之地,时常有权贵及其门客仗势欺人、横行无法,义纵到任后直法行治、不避贵戚,就连王太后的外孙王仲都被义纵抓捕惩治,义纵因此声名鹊起,权贵纷纷对其避之不及,而汉武帝对于他的这种做事风格却极为赞赏,因而不久便又将其提拔为了河内郡都尉。都尉负责全郡的军事和治安,乃是辅佐郡守的重要地方长官。
河内郡当时豪强地主极多,且气焰极为嚣张,义纵到任后果断采取雷霆手段,在查明郡内豪强的诸多违法之事后,果断将穰氏等最为猖獗的豪强举族诛杀,使得河内郡迅速稳定,义纵因此又被提拔为了南阳郡太守。
南阳人宁成也曾为酷吏,曾任关都尉的他,手段极为凶狠,以致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宁成不仅是个酷吏,同时也是个大地主,家中有山田千余顷,全都租给了贫民耕种,共有雇农数千家。宁成被罢官后,便返回南阳做了一个富家翁,凭着酷吏的名声和大片的良田,平日里作威作福,威望甚至比郡守还大。
不过即便如此,提到义纵的名字,宁成也是极为胆寒,以至于义纵前往南阳赴任时,宁成极为惊恐,早早便在函谷关亲自等候迎接,对其毕恭毕敬、亲迎亲送。义纵自然明白宁成的讨好之意,不过他却不为所动,到任之后立即查办宁成家族劣迹,不仅破碎其家,而且追恨究底,将宁成治罪。至于孔氏、暴氏等当地豪强,见到义纵对宁成都不留情面,更是吓得举家逃匿它郡。
后来,由于汉匈战事频发,大军远征多次皆由定襄郡出塞,然而由于定襄郡吏治败坏严重,境内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朝廷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于是,汉武帝又调义纵为定襄郡太守,义纵到任后,为了尽快恢复定襄吏治,选择了以杀立威,他先将狱中犯有重罪的两百余人定为死罪,又将私自探狱的囚犯亲属两百余人抓起,以严刑迫使他们人承认意图帮助死囚脱逃,以此为由全都定为死罪,然后将这四百人于同日斩杀于闹市。随着四百颗人头落地,一时间全郡皆惊,人人不寒而栗,无人再敢违抗朝廷政令。
王温舒则是阳陵人,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仅干过盗墓的勾当,而且为了抢夺路人财物,常在月黑风高之夜以锤杀人而埋之。或许正是这种杀人越货的强盗行径,养成了他后来喜好以杀人立威的暴虐性格。
最初,地方曾数次让他尝试担任亭长,然而王温舒始终做不好,因而只是在衙门里担任小吏,之后凭借着善于讨好上官,得以一步步升任廷尉史。时值张汤担任廷尉,两人可谓一拍即合,张汤见王温舒懂事,又敢于做事,对其颇为倚重,张汤升任御史大夫后,又将王温舒调至麾下,任命为御史,专门负责督查盗贼,王温舒到任后,拘捕杀伤众多,因而深得张汤重用。
凭借张汤的推荐,再加上乐意使用刑杀的做事风格,王温舒很快便被提拔为了广平郡都尉。王温舒到任后,为了治理当地的治安,他先从郡中挑选了十几个果敢能任事、一往无所顾的人充当郡吏,去督捕郡内的违法乱纪者。这些被王温舒招揽来的郡吏,大多此前身犯重罪,只是没有被查获罢了,王温舒便以此为要挟,声称只要他们尽心办事,他便帮其予以遮拦,若是办事不利,不仅要追究前罪,更要灭其全族。因此,这些平日里本就凶神恶煞者,为了保命对王温舒可谓言听计从,办起事来更是尽心尽力、横行无忌。
凭借此等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广平郡便被治理的井井有条、道不拾遗,王温舒也因此声望大着。汉武帝得知后对其大加赞赏,随之将其提拔为了河内郡太守。
广平、河内两郡相隔不远,王温舒在广平郡任职时,便已经听说河内郡内豪强纵横,这些人不守法度、称霸地方,他们不仅宗族势力强大,而且沆瀣一气,官府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王温舒到任后,像当初在广平郡一样,又招揽了大批犯有重罪又果敢任事者充为郡吏,作为自己对付豪强的爪牙,待到这些豪强的罪行被查明后,便派出这些人前去抓捕。在极短的时间内,王温舒便以各种理由将郡内的强大豪族全部抓获,然后王温舒穷加审问,先后株连达千余家。
将这些豪强抓捕到案后,王温舒立即上书汉武帝,请求将“大者诛全族,小者杀其身”,并将家产全部没入官府。王温舒认为文书通过驿马递送往返时间太长,于是采用私人驿马传递的方式,大大加强了传递速度,从而使得上书不过两日,汉武帝的允准诏书就已到达。
王温舒接到诏书后,立即举起屠刀,一时间上万人被处斩,血流十余里,尸体堆积如山。
义纵、王温舒两大酷吏调入京城后,立即采取行动,大肆捕杀公然违抗禁令,私铸钱币者。然而,由于当时盗铸情况泛滥成风,百姓生活困顿,且盗铸者成分复杂,即便有义纵、王温舒的极力压制,盗铸之事仍然难以禁绝。
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汉武帝见民间私铸成风,导致劣币大量充斥市场,造成货币混乱,于是在有司官员的建议下,不得不再次推行币制改革,下令各郡国废止三铢钱,改铸五铢钱,史称“元狩五铢”。
虽然这次汉武帝明确规定五铢钱周边和中间方孔的四周隆起,且规定钱径、孔径、厚度、文重一致,增加了盗铸的难度。不过,由于郡国分散铸币,铸币质量难以统一,仍给盗铸留下了空间,盗铸现象屡禁不止。
直到元鼎年间,汉武帝废除郡国铸钱权力,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并规定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将铸钱权彻底收归中央,这才使得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至此,五铢钱为此后汉朝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由此被沿用了七百多年,成为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
同年,由于民间私铸钱币现象屡禁不止,汉武帝在下令改铸五铢钱的同时,更是严厉打击民间私铸行为。义纵、王温舒调入京城后,在他们的打击下,京畿一带的私铸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楚地的私铸之风却仍然十分严峻。
汉武帝认为淮阳郡乃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于是便重新起用了被自己晾在一边近一年的汲黯,任命他为淮阳郡太守。然而,汲黯根本不想被外放,多次跪地辞谢圣旨,直到汉武帝严令其接受,他这才被迫领命。
汉武帝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向汉武帝哭诉道,“老臣原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还肯任用我,老臣感激涕零。然而,由于老臣年老体衰、时常患病,恐怕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担心会辜负陛下所托。因此还是希望陛下任命我当个中郎吧,只要能够时常陪伴陛下身边,替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不敢再奢求高官厚禄。”
汉武帝看着平日里的倔老头,哭的这个稀里哗啦,只好出言安慰道,“我还以为你是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原来是担心这个。之所以派你去淮阳郡,只因淮阳这个地方官民关系太过紧张,朕只能借助你的威望前去治理,只要你接收了这个职位,哪怕躺在家中治理也是没有问题的。你大可放心,过些时日我便会召你回来。”
汲黯得知原来并非发配,这才放下心来,接受诏命并向汉武帝辞行。不过,汲黯没有想到的是,汉武帝口中的“过些时日”竟然长达十年,虽然后来得以享受诸侯国国相待遇,但直到其病逝任上,都没能再被调回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