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元狩五年,骨子里不安分的刘胥(2)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汉西域王!
剩下的二十天里除了继续做美食,刘胥还接了一些私人订制的服务。比如卫青代表军方希望改良下军粮,尤其是汉军主粮的粟。武帝希望刘胥多做一些豆腐饮食,自从淮南王献上豆腐以后武帝就喜欢上这一口了。大司农则是希望刘胥多研制一些平民可以吃到的食物,平民可以使用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料太少了。
小米这个没太大改进空间,刘胥只是将小米混合面粉豆粉等一起加盐炒制,吃的时候用水煮开就是粥,干吃也可以,总比盐菜和醋布来的好吃一些。军官版加入糖和其他香料、芝麻等,丰俭由人嘛。给军方主要推荐的是挂面,生熟两种。生的就是面条切好后挂起来晾干就可,耐储存,食用也方便。同样此法也适用于北方平民,小麦加工成可以食用的面粉本身就麻烦,面食的制作花费时间精力也太多,所以农民主要还是种的粟。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小麦产量更高,粟用来做军粮和储备,小麦平民日常食用。对于国力的提高,税收增加,平民食物的增多都有好处。挂面适合农忙时食用,简单煮熟就可以吃,在田间地头点火用陶罐煮就可以,解放一部分妇女劳动力抢农时。
熟挂面是兴平的御面,传说韩信做来当军粮的,当然不可考。不过确实简单方便,煮熟的挂面晾干就可,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软了吃,更可以煮成糊糊吃。制作的时候加入盐,方便保存也省了醋布。
武帝的豆腐就简单了,从小葱拌豆腐到麻婆豆腐,从豆腐烩菜到炸豆腐配卤虾油。豆腐的吃法随便想想就够应付他了,刘胥都没多费脑细胞。
大司农的比较麻烦一些,对于古代农民来说,豆子豆苗都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一环,只是大部分直接煮熟来吃不好消化,做成豆腐又费时费力。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发豆芽,口感提升不浪费,也不麻烦。豆芽进入中国人的饮食要到北宋了,这一下提升了一千多年。至于推广以后他们是水煮还是怎么着都行,不是他该管的了。大司农那里刘胥还提供了小磨香油和大豆油的制作方法,中国对芝麻的种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量种植了,这时候叫胡麻。给平民增加一种油脂,既可以吃还可以点灯,油水多了粮食就吃的少了,还能用于城防等好处多多。
折腾完吃食的刘胥再回到宫中的时候,少府的膳食基本换成了他的食谱,还有许多创新。古人并不笨,只是见识少一些,只要他们给他们一点灵感,所能创造出来的远超你的想象。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民族为了活着不断的尝试各种食物的吃法做法。因为这次美食的传播,不管是后宫朝堂还是民间,刘胥收割了一大波好感,还有实际的礼物。后宫从皇帝到皇后、后宫嫔妃都有赏赐,朝堂的勋贵大臣也都有礼物送到。老百姓的反应没那么快,传播在古代是一件缓慢的事,很久之后有一大批用刘胥的名字命名的食物。在刘胥建国西域的时候有极多的百姓自发前往西域,跟随着他建设新的国家,这个按下不表。
刘彻对于这个儿子的折腾很满意,只要是对大汉好对他的雄才大略有用的他都喜欢,而且还是不想分封国内不争太子位他更满意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名留青史做一个贤王,自己脸上也有光不是。即使他想做太子自己也不会同意的,自己是个能折腾的,等自己老去的时候国家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来整理自己留下的烂摊子,刘胥不合适。文景两代积蓄这些年和匈奴大战已经消耗殆尽,民间的疾苦自己不是不知道,只能苦一苦百姓,放纵刘胥多折腾一些对百姓好的事也能舒缓民间情绪。
武帝想完这些给刘胥下了一道特旨,准许他闲暇时可入少府。意思是你想折腾就在少府里折腾,有成果了由皇帝和少府推出去,别像这次一样动静整那么大。
刘胥能怎么想,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还是自己亲爹,受着呗,以后出宫可就难了。恢复到日常生活的刘胥暂时不打算折腾了,秋天到元旦前是朝廷以及天下最忙碌的时候。秋收、上计、防备匈奴,自己低调一些,等过完年再去少府折腾。
转眼就是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刘胥十岁,实际是九岁,古人算周岁的。元旦刚收假刘胥就跑到少府折腾去了,起因是冬天太冷,上完厕所用厕筹的时候手太抖给菊花戳破了,那一天他成了全长安的笑话。
为了菊花的幸福他要造纸,能造出来厕纸就行,能写字的蔡侯纸让工匠们自己折腾去吧,等他们做好自己又有功劳又有名气,还能拿过来直接用,可比竹简轻松多了。先秦两汉的文人都那么猛我觉得竹简有很大功劳,让谁天天举几十上百斤甚至几百斤的竹简阅读书写,天长日久下来妥妥麒麟臂,没点力气都读不了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