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粮食增产计划 (第2/2页)
张汉水莞尔一笑:“要想吃饱喝足,肯定是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根源是什么?那就是庄稼,只有把庄稼的产量提上去,大家才有多余的粮食吃饱喝足,您说对不对?”
林大山点点头,这一点,他心里最有数,作为林家沟的队长,哪块地好,哪块地差,哪块地产量高,哪块地产量低,甚至是颗粒无收,都了如指掌记在脑海里。
“是呀,产量太低,加上税收,很难供应上大家的用粮需求。”
“特别是最近几年,闹饥荒,庄稼产量更低,饥荒年,饿死的人不在少数。”
“就算是我们林家沟,虽然水土资源丰富一些,但就目前的粮食产量,交公粮后,剩下的粮食也不够大家日常所需。”
“每家每户,无论大人小孩或老人,哪一个不是饿的瘦骨嶙峋,就是饿的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很多老人或小孩子支撑不住,就病死了!”
这一点,倒不是假的。
而是眼前就在发生的事情。
但是今天,张汉水要说的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另一件。
虽然也可以说是同一件,但不是卖惨,而是要解决它。
“那山叔,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希望您能如实回答我?”
不这样问他,也抛不出关键问题所在。
只要对比一下,就能得出结果。
任何争议,在事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站不住脚跟的。
嗯?
不知道他问这个问题干什么?
但告诉他,也可以。
林大山对别人也许不是很信任,但对于他,不说100%吧,反正是非常信任的。
于是在脑海里算了一笔账。
“汉水,根据现在种的庄稼基本产量,玉米亩产两百斤的样子,大豆一亩也就百来斤,小麦一百到二百斤一亩,水稻每亩三百斤。”
“这个产量,还要好的田地才能达到,像一些不好的田地,还达不到这个产量。”
这一点,张汉水也了解了一下,基本上差不多,再多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别说现在才60年代,就是到了70、80年代,粮食的产量有些地方也没上去多少,该忍饥挨饿还是要忍饥挨饿。
毕竟目前为止,杂交水稻还没有出来,化肥、农药也还没有普及,单靠点农家肥,老品种的种子,产量都不会太高。
加上病虫害等祸害庄稼,一旦无法控制它们对庄稼的残食,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杂交水稻研究,是在60年代中、后期,但出产是在73年,全国各地推广于76年,后面通过改进,让杂交水稻的产量越来越高。
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功不可没。
“山叔,你相信我吗?”张汉水问道。
“相信。”林大山没有丝毫犹豫的道。
嗯,张汉水点点头,相信就好,就好办事,就算他不相信,也要事实证明让他相信。
“关于农作物产量问题,我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法子,能让它们一下增产两到三倍以上。”
“也就是说,水稻现在是亩产在三百斤左右,我能让它增产到600斤到九百斤或一千斤。”
嗯?
这咋可能?
不是他不相信他,而是他说的太过于神奇。
这产量怎么可能翻两、三倍的?
反正他是不太相信。
虽然这话是从张汉水口中说出来,她还是有些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