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十国藩镇 > 第51章 士农工商

第51章 士农工商 (第2/2页)

“原来如此,我知晓内兄的愤怒”听李华说完,胡俊也算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所谓“士农工商”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小匡》一书之中,书中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这句话表达的含义就是说士农工商这四类民众乃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所在、支撑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在那个遥远的春秋时代,士农工商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被视为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管仲在其推行的变法措施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的理念。这一理念所蕴含的意义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定义或者分类,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将人们按照不同的职业进行划分,并让他们分别居住在特定的区域里。《淮南子·齐俗训》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这段文字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现在的社会状况——百姓们依据自身所从事的行业而聚居在一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圈子。

这种分类方式使得每个行业内部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且深入,农民们相互探讨耕作的技巧,士子们则共同追求社会的道德“为民请命,铁肩担道义!”

在古代社会的阶级划分中,商人家族处于非常低微的地位,甚至比工人还要低贱,更不用说农民和士人了。尽管他们可能拥有巨额财富,可以用昂贵的丝绸编织出华丽的衣裳,但这些衣裳的颜色却受到严格限制,每个级别都有特定的色彩和服饰规定。

不仅如此,商人被剥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断绝了通过仕途晋升的道路。他们既无法享受奢华,也无法追求官职,只能将钱财挥霍在声色犬马之中。

不仅如此,官宦世家对工商业者极为轻视,甚至连被众人视为屈辱的入赘之事,对于商人而言也是难以企及的梦想,他们的社会地位之低微,着实让人心寒不已。

所谓“士农工商”,其实真正严格划分下来,只有前面的士和农才算是正途。士族权贵们有权有势又在朝廷有人脉,因此为官者往往会提携自己的亲属,而农民虽然也有应试的资格,但因缺乏资金,无法聘请老师来教导子孙,即使有资格也没有钱财去实现这个目标。至于后面的商人和工匠,无论是否富有,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这就导致了商人的子女,虽然有钱却无法发挥作用!

别看李家有钱,高门大院,但论身份,他终究不过是一丝绸商,与此地的士族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之上。像李家这种情况,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意味着家族中没有人能够做官。无人做官就会形成一个更为恶劣的循环,不仅缺少底蕴,还缺乏靠山,被官宦子弟各种羞辱与鄙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