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 第205章 没裆袴,有裆裈

第205章 没裆袴,有裆裈 (第2/2页)

很多家族贿赂执行的官吏,希望把自己分到近一点的地方,但卓氏却主动提出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最后他们家被迁到了临邛。

卓氏依靠着自己家族世代积累的采矿技术,配合着临邛丰富的矿产资源,再次崛起,成为了临邛甚至是整个蜀地的首富家族。

程郑则来自齐国,也是做铁矿生意的。

“司马相如到的时候,宴席已经开始。

酒过三巡,县令站出来说,我听闻长卿喜欢弹琴,希望能聆听一曲。

司马相如推辞一番后,还是弹了一两首曲子。”

史记中写到这里,突然来了个急转弯。

没有写宾客们的反应,反而写了卓王孙家中年仅17岁的女儿卓文君。

卓文君,新寡,丈夫刚死她在家中修养,喜好音律。

“卓文君透过门缝看到司马相如弹琴时文静典雅、风度翩翩的模样,就对他一见倾心了。

而司马相如也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也有意撩拨年轻貌美的卓文君。”

“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买通了卓文君的侍从,让侍从为他转达爱慕之情。

而这场宴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人一起私奔了。

司马相如突然浑身轻松,什么病都没了,一溜烟就带着卓文君回到了成都。”

这场宴会实在有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延伸出数不清的文学内容。

后来的诗人、词人、歌唱家、作曲家、小说家等等,都会把这个内容拿出来翻来覆去的写,翻来覆去的拍。

往里面加了许多细节,又编出了许多情节。

比如,司马相如用的琴,《乐府诗集》里给它取了一个“绿绮”的名字。

这样就有了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蔡邕的“焦尾”,再加上司马相如的“绿绮”。

比如,司马相如弹的曲子,司马相如列传里面根本没写。

然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开始自我发挥,发挥的结果就是一致认定司马相如弹的是千古名曲《凤求凰》。

这个说法的由来,最开始是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内容是古代名人写的诗歌。

其中有一个司马相如的板块,里面只有两首歌,没有名字,就叫《琴歌》。

第一首的开头就是“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到了后来,大家就默认这是司马相如的歌,然后给它取了一个《凤求凰》的名字。

“跟着司马相如跑回成都的卓文君到了家中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

另一边的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女儿竟然跟人私奔了,气得破口大骂,‘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女儿实在太不成器,我虽然不忍心杀她,但也不会给她一分钱。”

“不管是从父亲的角度还是阶级的角度,卓王孙生气都是很合理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司马相如还挺会整事。

两人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日以后,卓文君开始劝司马相如跟她一起回临邛,就算父亲不接济,她还有兄弟,总能维持生计。

司马相如同意了,然后两人回到临邛,凑了些钱,在街上开了个酒楼,自己酿酒自己卖。”

卓文君负责招揽顾客,照看生意。

司马相如则穿上犊鼻裈,跟酒保、杂役一起在店里干活,一边卖酒一边洗碗。

犊鼻裈,一说短裤,一说围裙。

是古代男人穿衣服最少的极限。

若非贫穷至极,或者是不拘一格的少年,一般都不会穿这样的裤子。

“以现在的思想观念看待此时,夫妻两人一起开店,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应该是件幸福且温馨的事情。

但在汉朝,尤其是在豪族家庭眼中,司马相如跟卓文君的所作所为基本相当于行为艺术,他们是用贱民的工作打卓王孙的脸。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躲在家里生闷气,史料上说他‘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眼不见心不烦。”

——

{啊嘞嘞,这不就是汉武帝盐铁专营的主要对象吗?}

{等汉武帝即位,卓氏就要迎接盐铁专营的到来了。}

{盐铁专营又不影响他们家,你们别忘了,最开始的一批官员,都是这些铁商、盐商当的,他们直接摇身一变,变成国家公务员。}

{17岁?守寡?}

{司马相如这时候起码35,在古代,这年龄都能当卓文君爹了。}

{这就是热门的二创题材。}

{没有裆?那就是跟荆轲刺秦穿的那种裤子差不多?}

{荆轲穿的是里面没裆,膝盖以下有裤管的裤子。}

……

大家听着故事,发现这学生们的讨论话题越来越偏。

这不是在说司马相如的故事吗?

你们怎么就说到裤子身上了呢。

秦汉时期的百姓们,有的反驳,有的没反驳。

因为早期的人穿的确实是没裆的,后来的人们才开始穿有裆的了。

但眼看他们说的越来越偏,众人还是不由出声。

他们穿的裤子有裆啊!

真有裆!

没有裆的那是袴。

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在里面穿裈,然后在外面穿袴。

最主要是,大家都是要下地干活的,自然也不会穿长袍之类的衣服,下面就穿便于行动的裤子。

既然如此,当然不能那样露着出门了。

你们这些学生诶,可不要败坏我们的名声啊。

哪怕知道学生们听不到他们的话,众人也你一嘴我一嘴的说着。

开裆裤,古代称之为“袴”,汉朝文集中称“绔”。

《说文》中说,“绔,胫衣也”。

胫衣,有说是两个裤筒的套裤,也有说是与腰相连的一体开裆裤。

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合裆裤,古代称之为“裈”,可以理解为是古人的内裤,有长有短。

起源可以追溯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到了汉朝,合裆裤逐渐被众人接受。

五代十国结束以后,宋朝又发明出了无裆的膝裤。

一般情况下,没裆的袴都会和有裆的裈一起穿,裈在里,袴在外。

富贵人家会在袴裈外面再穿上衣裙,普通老百姓就直接穿着袴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