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 第197章 两项巨变

第197章 两项巨变 (第2/2页)

这就是秦国能变强的原因啊。

那个连坐法,自然也是为了防止打仗时出现逃兵。

五个人为一伍的话,总不能就那么巧,刚好是五个都想当逃兵的分在一块儿吧。

不过也是哦,为什么商鞅要增加连坐法?

之前投影讲申不害变法跟吴起变法的时候,他们两个的改革内容里面都没有连坐法这个东西啊。

连坐法还是秦国的特色?

等投影说到秦国的株连制度是在前746年出现的时候,大家露出一副震惊的模样。

前746年!

商鞅变法是前359年。

秦国为什么会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弄出了株连制度?!

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的时间是他们护送周平王东迁的时候,也就是前770年。

这才二十多年的时间……

说到底,周王室其实还是失信于秦了。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是他们理解的意思吗,所有的管理跟统治都跟血缘离不开关系。

就比如皇帝的继承,不还是皇帝的儿子接着当皇帝嘛。

看来是因为秦国的子民来源太多,所以秦国跟原本就已经治理了几百年的东边诸侯国的起点不同。

治理方式也会不一样。

因此,在商鞅还没有改革之前,秦国就已经走向了另一条路。

众人此时才反应过来,或许这才是秦朝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

接下来投影的话,也证实了他们的想法。

国家高速运转,将士积极征战,百姓勤奋耕种。

打仗需要的兵力、后勤,秦国有。

士兵需要的士气、激励,秦国有。

尽管众人都在说秦朝是虎狼之国,秦朝的治理是暴政,秦国的士兵是野兽。

但秦国的军事制度,还是挺值得大家佩服了。

毕竟要把这么多人团结在一起,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出发。

这种事并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将士。

……

「第二,如果说秦献公是给“秦国牌”战车踩了一脚油门,那么商鞅就是直接把脚焊死在了油门上,让秦国不可回头地开启了狂飙之路。

在之前的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治理下,官员任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重标准,任人唯亲等情况。

而这些情况在早期儒家意识形态中,是合理的,是“礼”的体现。

同时,周公设计的制度是美好的,如果出现问题,那也是执行的人出了问题。

所以孔子后来游说各国,呼唤人们心中缺乏的“仁”的力量。

但对于秦人来说,当初的“礼”只让他们获得了一个头衔,且付出了几十代人的努力与鲜血。

而“仁”,他们的祖先在跟犬戎、晋国、魏国交战时,谁跟他们讲过“仁”,难道他们是靠道德才走到今天的吗?

并不是,至少在秦人的眼中,战车的车辙里没有道德,弓弩的射程可以奠定新的秩序。

所以人心的冷暖并不可靠,外部的规矩才是硬道理。

也正是在这样的国家中,在这样的历史经验中,商鞅所推广的所有法条、律令制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邻里之间的和睦温情化不开律法的冷冽如冰,夫妻之间的袒护纯爱挡不住律法的严惩不贷。

这就是秦国的第二项巨变,国家的治理重点从弘扬内心道德向执行外在律法转型。」

战车的车辙里没有道德,弓弩的射程可以奠定新的秩序。

这对任何一个朝代而言,都是不可否认的道理。

百姓们对于此话,并没有提出很多异议。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什么道德可讲,能不能赢才是关键。

只这一点,他们倒是认可了秦国。

处于战乱或者国家并不稳定的百姓更是能深刻领悟到这一道理。

国家强,才是最根本的。

至于那后面的什么邻里互相告发,夫妻之间互相告发,大多数人就不认可了。

这种行为实在太违背生存之道。

……

汉,贾谊意识到,他的那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能有道理,但秦朝的官员跟秦始皇可能从骨子里就不信儒家仁义这些说法?

身为镇压西戎,守卫边境的秦国,它是从血路中杀出来的国家,或许他们的国君和百姓从一开始就对儒家所讲的那些思想没有很重视。

而他们接下来经历的事情,也没有给他们安稳学习儒家思想的时间跟空间。

所以秦朝最后会采取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难道是因为法家思想跟他们历代国君得出的历史经验跟思想发展最为契合吗?

贾谊自认为他自己对于这些思想的应用看的还算比较开,不用道家用法家也不是不行。

但他也不得不说一句,法家的问题真的太大了。

推翻秦朝之后的朝代,不管是谁建立的,又叫什么,只要是他们决定治理国家的制度跟思想,都不可能再次启用法家思想。

就像晋国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秦国面前一样,秦朝血淋淋的例子也摆在后面的朝代面前。

可惜了这一步步走到统一六国的秦朝,最后居然会在统一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就走向了灭亡。

贾谊心中还是没有忍住唏嘘。

很快,他就注意到陛下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

贾谊赶紧收起了自己心中的叹息。

再怎么着,他现在也是汉朝的臣子。

为了前朝的灭亡叹息算个什么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