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剩下的11篇都是教育梁王的具体案例。
比如讲《春秋》,贾谊就会从春秋时期的国君故事出发,从正反两个方向说明君主应该用仁德治国,否则国家就要完蛋的道理。”
《先醒》也是如此,讲国君分三种,先醒悟的、后醒悟的以及不醒悟的。
如楚庄王,静居三年,研究政治得失,用忠臣良将不用小人,百姓富有人民团结,哪怕打了胜仗也依旧如履薄冰,担心自己的智慧不足,才能不够,这就是先醒悟的。
而宋昭公,在位期间对百姓不好,被赶出国境,到了边境才开始叹息、后悔,然后改变思想跟行为,这就是后醒悟的。
像虢(guo)君,又骄傲又自负,国家被灭后还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问身旁的骑手,骑手说是因为你还讲仁义道德,其他国家的人卑鄙无耻,都是坏蛋,所以才会败。
这位虢君听完后很高兴,跑到山里睡着了,骑兵看到后掉头就跑,最后这位国君饿死在了山中,被鸟兽吃掉了,这就是哪怕到死也没有醒悟的。
“接下来是《耳痹》,就是君王的耳朵麻痹,听不进去忠言的意思。
贾谊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举例伍子胥的故事告诉梁王,伍子胥那么好的一个大夫,劝夫差赶紧杀了勾践,结果夫差没听,这不,国家就完蛋了。”
“《君道》,为君之道的意思。
当国君的应该爱护百姓,如果像商纣王那样天天拿鞭子打诸侯,国家就要完蛋。
而周文王礼贤下士,连养在园林里的花鸟鱼都是快快乐乐的,所以他才被称为圣人。”
《渝诚》,指的是君主信任大臣信任百姓,百姓就会回报君主的信任。
而上下猜忌也会导致国家完蛋。
《退让》一篇中,贾谊举了一个魏国、楚国种瓜的故事。
魏国跟楚国相邻的边境线上有两种官员和一片连着的瓜地。
魏国的官员勤奋,每天都好好浇水,所以瓜长的又大又甜。
楚国的官员懒惰,所以瓜长的不好。
某次,魏国丰收了,楚国的官员嫉妒,就半夜偷偷跑过去把魏国的瓜破坏了。
魏国的官员说他们应该报复回去,晚上也去楚国破坏他们的瓜。
然后这时候,魏国的长官宋就,他站出来阻止了魏国官员的打算。
不仅不报复,反而还偷偷跑到楚国的瓜田去帮他们浇水。
一段时间后,楚国的瓜也长的又大又好,楚国官员就傻眼了。
晚上一查,发现原来是魏国的官员帮忙浇水,便大为愧疚,给魏国的官员们赔礼道歉。
这件事成了魏国跟楚国的美谈,两国国君时不时就会提起这件事来加强互相的好感。
“这篇文章的最后,魏国的长官宋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既然都已经知道别人做错了,为什么还要跟着学呢?”
“这句话讲的很好,它好就好在了尺度上。
本质上,这些文章是贾谊写给孩子看的,所以这里面就不需要上升到更复杂、也更现实的高度。
出发点是为了把孩子的根养好。”
越是成年人可能越会觉得这句话是错的。
有没有可能是魏国国力弱于楚国,所以才不计较呢?
如果这被毁的不是瓜田而是粮田,都要吃不上饭快饿死了,还能保持善良吗?
如果楚国官员不领情,反而得寸进尺怎么办呢?
成年人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多,选择也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于丽心中觉得,培养孩子,肯定是想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根养护好。
等孩子将来长大了,现实会帮孩子修枝剪叶。
到时候再教孩子更现实一些的内容会更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