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 第168章 西汉赋税

第168章 西汉赋税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啪啪啪!”

于丽拍拍手。

“同学们打起精神来,咱们这节课上完,大家再上一节课就能放学了啊。”

“昨天布置的作业,还有几个人没交,徐璈、付欣……你们几个放学后记得交到我办公室来。”

于丽看到被点名的几人纷纷开始奋笔疾书。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国家财政以及中国古代的税——土地税、人头税跟商业税。”

“税的相关内容,我们在讲秦朝的赋税时就提过很多。

比如土地税中的田租跟刍稿,人头税中的口赋跟算赋。”

西汉也有口赋跟算赋。

西汉时期的口赋规定的年龄是3岁或7岁到14岁期间,缴纳标准是每年交20钱。

算赋则是15岁到56岁需要缴纳的钱,一年交一算。

西汉大多数时候,一算指的都是120钱,不过也有一算40钱、80钱的时候。

“前面讲秦朝的算赋时,老师把算赋跟户赋划了等号,这种说法其实不对。

睡虎地秦简有“匿户弗徭、使,弗令出户赋之谓也”。

所以秦朝是有户赋的,并不能直接把户赋跟算赋划上等号。

但在西汉时期,户赋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税目。

很多研究西汉经济的专家们都在讨论,西汉的户赋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它存在的话,又是以怎样的标准收税。”

不过目前学界是偏向于户赋是存在的,只是存在的时间不长。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封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这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即户赋是每年每户需要交200钱。

汉简《二年律令》中则写的是“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一石。”

“除了以上三个,还有一个在《汉书·高帝纪下》中出现过的献费。

只是关于这个费用的记载太少,所以献费也是争议颇多。”

有说它是独立于口赋跟算赋之外的,百姓们每人每年额外再交36钱给所属的诸侯国,然后诸侯国再把这笔钱献给中央,所以叫献费。

也有说它是诸侯国在百姓们每年交的120钱算赋中抽出63钱献给中央的费用。

还有说它其实就是诸侯国代中央收取的口赋跟算赋,最后再转交给中央。

“关于献费的争议太多,所以老师也就不细说这部分了。

除了人头税,接下来的就是土地税。

西汉的田税偶尔减免,偶尔免除,多数时候都是三十税一。”

而刍稿,秦朝时期要求百姓们缴纳的是实物,也就是禾秆、牧草等。

到了西汉,文景帝时期,允许百姓们通过缴纳铜钱抵扣部分实物。

到了汉朝后期,刍稿税就完全变成了用铜钱缴纳。

相当于变成了一种新的人头税。

“土地是重要资产,但资产不只有土地,所以汉朝还有一个税,叫做赀算。”

赀就是资,从穿的到用的,从田产到房产,从牲畜到奴仆,拥有的全部都要按市价计算,然后统计总资产。

“每一万钱的资产需要缴纳一算的财产税,也就是120钱。

这是汉武帝即位之前的财产税,汉武帝实行经济改革后,就不是一万交120了。

而是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有2000的资产就要交120钱。

普通的小手工业者,则是4000交120。”

“而商业税中有朝廷特地针对手工业者跟商人富户的市税,具体的税率是多少史料上并没有记载。

但重农抑商可不是开玩笑的,这部分的税估计也低不到哪里去,毕竟这里直接就是商人的大本营了。

还有其他的税因为太杂,记载也少,同学们知道还有个山泽税就行。”

“西汉的徭役跟秦朝的徭役差不多,也是在家乡干活、去附近干活或者去离家远的地方干活。

但西汉规定的服徭役的年龄跟秦朝不同,西汉是20岁到56岁。

跟秦朝相同的是,如果不想去服每年一个月的劳役,同样可以交钱免除。

“西汉满20岁需要登记在册,然后开始服徭役。

到了23岁时,需要再登记一次,称为傅籍。”

傅籍又叫名籍,专门登记已经达到服兵役年龄的男子。

兵役跟秦朝时期一样,也是两年。

一年在家乡训练,平原地区的就训练成骑兵,山地多的地方就训练成步兵,河流多的地方就训练成水兵。

一年结束后,再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决定这部分新兵的去留。

如果国家正在打仗,这些新兵有的会被调到边境,有的会被调到京城。

调到边境的叫戍卒,调到京城的叫卫卒。

如果国家太平,这些新兵就各回各家,等朝廷有需要的时候再去服剩下那一年的兵役。

“上次讲秦朝的时候,还漏掉了一个‘徭戍’。

徭戍指在籍的百姓需要每年去边境服役3天。

大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时候的国家面积小,所以百姓可以去。”

“但西汉的版图比起以往,空前的辽阔,如果执行这条法律的话,会影响生产。

所以这条法律到了西汉,大多都是每人每年拿出300钱叫官府找人代他们去服徭戍。”

对大部分百姓而言,这300钱又是一种额外的人头税。

“这就是西汉时期的赋税跟徭役,总体上说,其实并不轻。

但楚汉战乱,大量人口死亡,再加上技术发展,耕地面积的增加,所以西汉初年的百姓们就这样过起了日子。

到了汉文帝时期,民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看贾谊上书的三篇奏疏。”

分别是《俗激》《时变》跟《孽产子》。

“在这三篇奏疏中,贾谊指出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礼义廉耻被抛弃,人们骄奢淫逸,道德败坏,已经有亡秦的遗风。”

“秦朝的社会风俗,同学们回忆一下,不知道是否能想象到一点。”

当初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百姓抛弃了礼义廉耻,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一切向利益看齐,互相检举、揭发。

贾谊说现在的汉朝有过之而不及,淫邪之风日渐增长。

儿子背叛父亲,弟弟欺骗兄长,臣下蒙骗上级,甚至更严重的已经发展到了残害祖父、祖母、伤害养母、刺杀兄长等。

还有光天化日之下就在抢劫官吏的,江洋大盗冒充使者,伪造命令,冒领几十万石粮食,征收六百多万税金,其他小偷小摸的更是数不胜数。

朝堂之中,有钱的就能做官,刺面割鼻子的也能主持政务。

只要家里有钱,行为像猪狗一般的东西也敢横行乡里。

只要有钱有势,欺骗诽谤、偷盗抢劫、出卖兄弟、顶撞父母等,百无禁忌。

所有人都以超过别人为炫耀之本,用超出实际需求的财富互相攀比。

因为不搞邪门歪道而不富有的人,乡亲邻里都会去骂他。

因为不贪钱财,两袖清风的官员走在路上也会被街坊耻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