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母亲河的治理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了解成因后,我们再来说说如何治理黄河。
为了避免黄土高原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让黄河能携带走大量的泥沙,我们可以在黄土高原植林种草,且不种单一的树木,而是要发展成混合林,扩大森林覆盖率,消灭裸地。
第二是要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禁止放牧,避免出现土地沙漠化的现象。
第三是人为调节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大家可以种一些耐旱的谷物作物,减少灌溉水量的使用,节约用水。
第四是修建水利工程,拦蓄洪水,调节水流,降雨量多时蓄水,避免下游发生水灾,降雨量少时,可以在下游发生旱灾时排水,为下游的居民提供补给。
第五是避免人口数量剧增,培养大家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合理用水。
第六是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引长江的水进入黄河,解决黄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当然了,这最后一个南水北调相比于其他措施还是要更加困难一点,也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跟物资,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时,还是建议大家先做好其他的措施,最后再尝试南水北调这个政策。
关于南水北调的详情,有兴趣的可以再去观看左边讲解的小屏幕。」
禁止放牧绝对不行!
这是居住在黄土高原附近的百姓们的一致心声。
由于黄土高原附近的降雨量不稳定且少,多时他们还可以自己种植作物,少时他们便只能通过放牧购置所需的生活用品。
所以这一条措施一出,不少人都骚动起来。
他们是真担心朝廷不关心他们的死活,直接就按投影说的政策走。
要真这么干了,他们以后可要怎么活。
既然是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大不了以后他们边放牧边种树好了……
讲到第五条时,几乎是每个朝代的人们都冒出了一个问号。
他们还需要注意人口数量?
这年年不间断的灾害,每年都不知道会死去多少人。
难道在他们的时代,这样的人口数量还多吗?
还是说,到了后世,就是因为人口太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条策略。
……
秦(220),为何需要避免人口剧增?
嬴政有点不能理解,历朝历代,人口数量都象征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与否,但是人口数量跟治理黄河有什么关系?
再一听那培养观念跟保护环境,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或许是人一多,山上的木材被砍伐殆尽,然而又无人栽种新木,所以黄土高原才会出现水土流失。
这么一想,他还是能理解这个政策的,只是他现在还不需要管。
李斯想,治理黄河应当是人口越多越好才对,他们现在计划中的工程,哪一个不需要人。
所以他们这个时期,实在没有什么必要管制人口。
更别说,人口增长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以顺利长大成人的人数相比于顺利出生的人口少了并不知道有多少。
……
宋,赵匡胤看着小屏幕上面的标注。
春秋到隋唐的黄河,每百年泛滥1.8次到13.6次,怎么一到宋朝,就增加到了50多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