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道家学派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孟子是鲁国贵族的后裔,他的先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由于贵族衰微,这个分支从鲁国搬家到了邹国。他幼时丧父,被母亲带大。想必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里面的小孩就是孟子。”
“孟子跟孔子的经历很像。他在学成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跟孔子一样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45岁之前)。”
“他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但又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儒家思想有了改进,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孟子到处游说各国国君,期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得以重用。”
“但他游历多个诸侯国,那些诸侯都光听而不实行他的主张。”
诸侯们对他很是敬重,孟子无论到了哪一国都直接开讲,毫不避讳地批评国君。
“到了晚年,孟子结束旅程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邹国,继续从事着教育跟着述。他跟万章等人整理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了《孟子》一书。”
孔子跟孟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伦理观是人性本善,也就是主张性善论。
荀子的伦理观是人性本恶,他主张性恶论。
“有关荀子的记载不多,他是赵国人,50岁开始游说,最开始去的齐国。”
年龄记载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传抄的时候误将15写成50了。
“去到齐国的荀子因为本身学问大,曾担任过三次稷下学宫的祭酒,祭酒是学宫之长的意思。后来因为齐国有人诋毁他,荀子就去了楚国,他被春申君任命当了一个兰陵县令。”
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大臣,担任相国。
“但春申君死后,荀子就被免职了,但他没有离开楚国,而是一直居住到去世。”
“荀子晚年也在整理书籍,并编着了《荀子》一书。他注重礼法,对其他学派的思想都有批判,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同时主张天人相分跟性恶论。”
天人相分,荀子认为天是自然,没有理性、意志以及善恶之分,它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好坏而发生变化,它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并不是以往认为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天道,而人违背不了,也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他认为自然跟人都有着各自的规律与职责,天道不能干预人道,人道也改变不了天道,天归天,人归人。相比于盲目推崇天的权威,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学会利用自然来为人类服务。因为我们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从而统辖自然世界。
“荀子的两个弟子,李斯跟韩非两人是法家代表人物,所以荀子到底属不属于儒家学者至今还存在争议。”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前571-前471\/470),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
列子(前450-前375),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
“有关老子出生地的文献记载不同,目前主要有三个说法,分别是陈国、宋国、楚国。”
前551年,老子在周王朝担任藏室史(负责管理藏书)。
前535年,老子受到排挤,被免去藏室史后出游鲁国。在鲁国主持好友的葬礼时,孔子助葬。
前530年,老子被召回继续担任藏室史。
前526年,26岁的孔子来到周朝,拜访老子。
前516年,老子因管理的典籍被别人带到楚国去了,故被罢职,然后他回到故里居住。
前501年,51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到了前485年,周王朝越来越不行了,老子便打算出函谷关到处云游。但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要来函谷关了,非常高兴。”
“但他得知老子是要出关去云游的时候,就开始想方设法地留住他。尹喜跟老子说:先生想要出关也行,但需留下一部着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据说,这篇着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体,但道缔造了这世间万物是无意的行为,是自然的本性,而不是有意为之。这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但就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故被老子概括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生卒年,史料记载不详,甚至是老子先出生还是孔子先出生都有很大的争议。”
史记中记载老子活了160岁或者200多岁。
胡适认为老子顶多比孔子大20岁,也就是老子出生于前570年左右,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但冯友兰认为《老子》一书是出于孔子之后的。
“列子是郑国人,他是老子跟庄子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位道家代表。列子不重名利,专心修道,在郑国隐居40年。”
他写的《列子》中提出了“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远远比西方中的同类学说提出的时间早。
“庄子出身于宋国,跟老子并称老庄。因为爱自由,他拒绝了楚国国君邀请他去担任相国的请求(339),仅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340左右),还在前337的时候主动辞去了这份工作。”
“前344年的他与惠施相识,两人是好友。庄子也曾南游各国,前312年,庄子的妻子去世,前310年,惠施病故。”
“此后,庄子的晚年过得并不算好,独身居住在故园,通过着书消遣时光。前286年,庄子因病辞世。”
庄子基于老子“道”的思想,将道的主体从世间万物上升到一种宇宙的精神,“道”是人们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通过这个思想来向世人宣传他的世界观跟宇宙观。
这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底层思想基础,为了能够达到绝对的自由,他必须深刻体悟“道”的范畴。
相比于实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庄子更在意如何扩大人的内在生命,他更想扬弃世俗的价值理念,从而让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更辽阔的精神世界里去。
——
{孟子周游列国就是一直在怼人,怼完人还要收钱。}
{他学孔子开班讲课,名利双收,所以是带着路费出去周游列国的。一开始他还不收国君给的钱,后面又收了,说自己需要路费跟武器。}
{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记得他去了一个诸侯国,然后跟别人说那个国君望之不似人君。}
{哈哈哈,这不就是“介老板看着不像个好银呐”的意思嘛。}
{人性本善跟人性本恶并不重要,都是需要教化的。}
{荀子是不是儒家有争议是应该的,他知道白起坑杀40万赵卒的事情,作为一个东方诸侯国人士,对于强秦应该看不惯才对,但他对秦国的法制评价很高,还称赞秦国的民风淳朴,官员严肃,办事效率高。}
{《道德经》有人怀疑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
{好深奥,不是我能理解的思想。}
{荀子模糊了法跟礼的分界线。在他眼里,礼和法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人为制定的,都是为了管理好百姓。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偷东西,符合荀子认为的性本恶。如果一个人受过教育,他就不会去偷东西,这是不自觉地受到礼的约束,而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不偷东西,是因为害怕刑罚,这是自觉接受法的约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