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隆庆中兴 > 第682章 河海争端难措手(七)

第682章 河海争端难措手(七) (第2/2页)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眼下而言,天下船数,为一万一千七百七十五艘,合用官军十二万五百余人员,为了保持规定数额的艘船只数量不变,每年需相应补造。

朱载坖调取了工部和户部相应的数据,朝廷每年要修造漕船1700艘,耗银一十六万五百两,要是折成粮食,现在可以买六十五万石粮食,除了修造漕船的费用之外,漕军的支出也是一个大头,在运漕军约12万余名,于每年三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五日进行漕运,若按每人月支粮一石来算,每年六个月在运时间所支月粮总计72万余石。

漕军不光有月粮,在运粮期间还有行粮,扬州以南卫所,运粮官军,每员名支行粮三石,淮安以北卫所,每员名支二石,算上月粮,每年在漕军行粮、月粮上投资达102万余石,金花折银25.5万余两。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每年在船和人上的固定投资就是白银近四十万两,如果嘉靖四十六万多两的运河沿岸差役工食银,已经接近九十万两,这还不包括修治漕渠的费用,朝廷每年的京运银不过一百三十万两,支应九边各镇。

而换成海船,以官军常用的五百料官船为例,船身计官尺长12丈2尺5寸,深1丈1尺5寸,阔3丈,还包括除各军随身盔甲枪刀弓箭外,军火器共1582件,火药60斤,一共才一千两银子一艘,而运粮所用的沙船,显然是要不了这么贵的。

现在朝廷运输漕粮,主要是使用的沙船,沙船属平底船,方头方尾,甲板宽,干舷低,故稳性好, 比较安全。虽排水量不如尖底船,速度亦稍差。而且沙船造价便宜,不及同等大小的战船一半,而且自古以来,沙船也就承担着运输的重任。

朱载坖和讲官们考察史料,在宋史古籍中有防沙平底船记载,可能主要用于军队运输。元代漕粮用海运,从上海崇明直达天津,即主要采用此种平底海船,沙船和运河的漕船比起来,运载能力不吝天壤之别。

朝廷在运河所用的漕船,大者不过五百石,而沙船的规格,大体有载3 000石、1 500石、 1 000石,以及八九百石、五六百石等级。以最大的载重三千石的沙船为例,造价不过千两,就算是造五百艘,不过五十万两,春秋两次发运,可运载漕粮三百万石,而朝廷每年的漕粮总额不过四百万石。

而且从上海县自天津的航路十分熟悉了,就算是现在辽东的安东(现丹东),也有这种沙船的身影,大明的商人们不顾朝廷的禁令,从东南向辽东贩运物资,再将辽东的土产如人参、皮毛、东珠等物贩运回辽东,他们航行于安东和上海之间,顺风时, 路上要花费6~7天时间。有时因天气不佳,途中停靠大连、 芝罘、威海卫。

所以反对派们一直担心的航行时的安全问题,其实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大明的商人们早就把各处的航路打探的清清楚楚的。

所以朱载坖的建议就是减少部分漕船的打造和运军,将节省出来的费用用于打造海船,支持水师的建设,朱载坖始终认为,要真的解决倭寇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水师必须大建,不仅要在东南,在京畿和辽东也要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水师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