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烤冷面和过去的山顶 (第2/2页)
现在的孩子哟,这身体可怎么成,才上高中,就连这条道都上不去了?
连那帮六七点钟起来早恋的初中生都不如。
萌芽期的两小只,也只是萌芽,就是幼小的心灵里面痒痒的,这种感觉看到对方的时候能够缓解一二,至于像校门口那种牵着小手这种,他们是不敢的,不过,在路边买份烤冷面然后多加一根烤肠还是做的到的。
路小雨的烤冷面里从来都没多加过烤肠,她都是加辣条。
可惜咖啡配烤冷面或者煎饼果子,这是几个同好之间的秘密,么有流行到这座山上。
就有些遗憾。
不过不打紧,让家长发现他们的小萌芽,他们就苦了。
姐妹团的烤冷面都是自费,毕竟,让一个初中生一下子解决四个人的烤冷面那确实有点勉强,又不能给每个人都加根肠,这让那小只怎么想?
倒是可以请喝饮料,不过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开支。
其实仔细算算,还是去网吧便宜。还能开心,现在已经落寞西山的lol,那时候才刚开服啊,这个时候,怕是大多数连英雄都还没脸熟呢。
走到了山顶,路小雨一阵唏嘘。
现在的山顶公园比起当年来可是好看多了,原本不过就是一片平地然后多了很多的锻炼器材,连路都是土路,现在可是路都修好,两边还有漂亮的篱笆,山顶也修了个亭子,在亭子上,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
现在的时间,老人们占据了多数,比起路小雨家旁边的那个小公园,这里显得热闹多了。
一波老头在练习乐器,不但练习,还拿着扩音器,就害怕伤你伤的不够深,连喇叭都有噼里啪啦的刺音,加之大爷们学了但是没学好的技巧,听着,就有一种“我是不是傻今天非要来这地方干嘛?”的感悟。
而且,大爷们还在直播,大爷们不但热爱生活,还要分享生活,颇有一种“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的目的。
不过,如果一个地方大爷含量爆表,那通常就是大娘的汇聚之地。
不远处的大娘们,是大娘们,不是大娘们儿,
此刻正在无比认真的听从正中间戴帽大娘的指挥。
带帽大娘通常都是大娘组织中的权威人士,一般都是带着帽子,束着马尾,一副墨镜把脸遮的严严实实,一身白色防晒服和运动鞋让她在这群穿着绿色运动服大娘中间显得尤为突出。
她手里前后运动的手机,就是她的法宝,她手机照到了哪个大娘,哪个大娘的身体运动幅度便忽然变化,大娘闪没闪到腰不好说,路小雨是差点闪到。
来到小亭子,路小雨有些感慨。
呵呵,算了算时间,管理方肯定是有一个至少是他们这个年纪的家伙投诚过去了。
这个小亭子建造的位置相当精妙,一览无余这四个字对上山运动的人来说,那是好事,但是对于来山头打算干点坏事的家伙们就要哭天抢地了。
原本,这个位置它是一片小树林儿,
刚才大妈们跳舞的地方,就是萌芽们和挡箭牌们的分水岭,到了这儿,萌芽们就要来到这小树林儿里发芽了。
至于发到什么程度,就看俩人自己把握,反正学校里很多传说都跟着小树林有关,从青涩到青色都有,小树林如同街边那卖奇怪商品的小商店,有的人轻车熟路,有的人总想进去看看,但是不敢,只能从那些经常去的家伙那里旁敲侧击里面到底什么样。
哈哈,现在管理方直接给小树林铲啦。
一定是当年想去而没人配合的人干的。
也不一定,说不定就是经常去的投诚,自己没淋到雨,然后转身就把伞给撕了也说不定。
对于路小雨这种每次来了就和一群挡箭牌们在下面蹲着吃烤冷面喝可乐的家伙们来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
下山喽。
山下的烤冷面摊子还有很多,不过应该是找不到当初买烤冷面的人了。
随便找了一个餐车,路小雨钻了进去。
做冷面的大娘正在刷抖音,看着路小雨进来,把手机放在一旁。
『烤冷面加辣条,要酸甜口,没有忌口。』
大娘戴上手套,开始操作。
哦,是老派,用的是泡软的冷面。
你以为烤冷面是东北的传统美食?
还真不是,至少在路小雨记事前后是没有的。不然路小雨是不可能忘记。
好像也就是十岁左右,忽然,烤冷面就风靡起来,路小雨还记得第一次在学校门口吃烤冷面的情景。
那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主要是太新鲜了,特别是加糖加醋的操作让原本吃腻了煎饼果子的小学生们哪里忍得住?
啥?还能加辣条?
搞里头,统统搞里头。
谁能想到这种吃法一下子,竟然成了东三省这近几十年里最出名的文化输出呢?
大娘把泡好的冷面整整齐齐地铺开,敲开鸡蛋,让蛋液浸润冷面的间隙,熟练地从一旁拿出成串的烤肠,从中间划开,正好两片,把辣条也划开,和烤肠放在一旁加热,烤冷面的烤肠,必须要微微变焦才好吃。
冷面已经微微变色,翻个面,抹上辣酱,白糖,尖叫的瓶子打开,挤出醋来,把洋葱香菜和烤肠、辣条一起,卷好,切块,装盒、插上竹签。
一气呵成。
路小雨刷了钱,托着纸盒走出。
大娘脱下手套,继续刷漆手机。
和她每天的生活一样。
路小雨看着手中的盒子。
竹签上,
它居然有颗小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