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每晚一个核故事 > 第194章 百年大旱

第194章 百年大旱 (第2/2页)

这件事,让我心生警觉,难道袁谭要向我下手——他不会跟曹丕一个毛病吧。

一场异常大饥馑降临到河北。

饥馑是由旱灾酿成的。

兖州、雍州,豫州、还有青冀幽并四洲几千里内颗粒无收——

干旱从桓灵以来,一直都是大汉朝挥之不去的阴云,也成为汉室衰败的诱因之一。

当然,如果皇帝勤政爱民,地方官吏恪尽职守,

再大的旱情,也能顺利度过,怕就怕,天灾加上人祸,那就大事不妙了。

这些年灾情,或轻或重几乎年年都在发生,不足为奇。

通常的旱情只发生在五、六、七三个月,一般到八月秋雨连绵就结束了,

主要是伏旱,对于秋末播种,夏初收获的青稞大麦扁豆危害不大,

凭着夏季的收成,老百姓才得以繁衍生息。

可是今年的旱情来得早,实际从春末夏初就开始了——几个月,一滴雨也没有下过,根本就无法播种。收过了小麦,秋季的粮食就无法下种,无法下种,自然就没有半点收成。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播种冬小麦的时令。人们无心赏月无心吃月饼,全都陷入惶恐之中,秋季的收藏已经没有了,加上连年用兵征收重税,夏天打下的一点余粮,也消耗完毕。

如果小麦不能播种,那明年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干旱延续到第二年秋季,当一场大雨席卷北方后,

人们已经不关心秋天播种的事情了,种子没有了,耕牛也没有了,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旷年持久空前未遇的大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恐怖景象。

野菜野草刚挖出地皮,被人们连根挖回家煮食吃了。

地里的野草被吃了个罄尽,一块块地皮光秃秃的,就像是得了斑秃病的脑袋。

而后人们发现了树皮,这可是饥荒年月,绝好的‘补品’。

树皮吃完了,就开始吃观音土,观音土吃完了不消化,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喝水,肚子开始膨胀,越胀越大,直到把肚子撑破,胀死。

不甘心死的,就开始吃人,吃死人,吃活人。

有人去哭拜刚下葬一天的亲人,却发现,坟头已经不见了,只剩个半丈深的土坑,里面空空如也。人呢?

人被挖走吃掉了,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这样的事,一开始人们还觉得恐怖,可后来也习以为常了。

家里死了人,也不埋了,直接剁碎,扔到锅里——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自己吃掉算了。

饥饿像乌云一般笼罩着整个北方大地。

曹操的兖州豫州由于早就实行挖井屯田,所以灾情最轻,加上zf开仓放粮,饿死的人最少。青冀幽并四洲的情况可就太不堪,太惨不忍睹了。

一年以来,我一直驻防黎阳,抗拒曹兵。

耳听得袁谭在冀州,越来越骄奢淫逸,放纵无度。

屠戮大臣、横征暴敛、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一言不合,就要砍掉一颗脑袋,冀州官吏人人自危,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了。俨然一个亡国昏君的景象。

平原、南皮、西山、固安,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死村,整村的人被饿死。

一碗玉米糊糊,就能换个黄花大闺女。孩子走失了,就别想再找回来,用不了半个时辰,准保下锅。

五十里内人迹罕见。达到了饿殍遍野、死尸相枕的惨况。

这种情况下,袁谭和郭图没有一不开仓放粮,二不打井修渠,三不节约开支。

而是打起了军队和赋税的主意。他们的做法是,削减军粮,把给士兵分粮食用的大斛改为小斛。

部队有了新规定,从每日三餐改成两餐,而且只能喝稀饭糊糊,锅盔、饼子一类的干粮一律没有。

袁谭一再要求大家坚持,坚持。

却不知道,有的士兵已经不想再坚持了,他们想——

对地方百姓,他把郭图的十五税七加到十五税九,这种情况下,征收如此重税,根本就无异于屠城了。其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袁谭想要建一座“铜雀台”?

没错,铜雀台!!

历史出现偏差,袁谭先于曹操,由冀州城东角楼下掘出铜雀。

雀高八尺,金光灿烂,展翅飞翔,灵动奇异。袁谭甚为喜爱,以为是祥瑞之兆。

问郭图,郭图答道;“昔日舜帝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而生舜,今日主公得到铜雀,应该是可以统一天下,是称帝为王的兆头。”这种狗屁话,生拉硬拽,随便敷衍,没想到袁谭竟然信以为真,立刻下令在漳河之上建造一座铜雀台。

最可气的就是刘备,唯恐天下不乱。

见袁谭高兴,便进言道;“以备的意思,主公若要建台,最好建三座:中间一座最高,命名为铜雀台: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再建两条飞桥,横空而上,这样大气磅礴,器宇轩昂才配得上主公的身份。”

心里却补充道:这样你才死的快些。

袁谭对这个提议大为赞赏,封刘备为列侯命他与郭图,一起建造铜雀台。

郭图才不愿和刘备合作呢,那样刮了钱还要分一份出去。

刘备心想,我给你建的豪华一点,把你袁家的底子掏空。

功曹张子谦站出来说;“眼下国事凋敝,民不聊生,应该开仓赈济灾民,想办法渡过难关,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话还没说完,袁谭大手一挥,脑袋就掉在地上了。

崔琰写奏表,建议暂缓建造,上午上表,下午被抄了家,下了大狱。

袁谭冷笑着对文武大臣道:“我平生最讨厌人跟我作对,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你们谁还反对,张子谦和崔琰老匹夫就是榜样。”

谁还反对,谁就是白痴?

冀州城立即传来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马屁拍的地动山摇,冲天蔽日,江河变色。

袁谭的两名心腹,冀州此时唯一有点良知的大臣王修和管统,被他派到黎阳押送军粮了。

其实袁谭就是看到他们心烦,懒得听他们在耳边嗡嗡作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