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局1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当郑露在三位哥哥的簇拥下出现在北京大学校园时,才发现里面早就挤满了人,而那些人全是生疏的面孔,想到往后的四年都要与这些人生活在一起,郑露既开心又害怕。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南漳,就连暑假时舅舅让她去襄樊住一段时间,她也没去。在她的心里,家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那里有妈妈,还有哥哥、姐姐,无论自己有什么事,他们总是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而自己也从来不会害怕。
想着要与亲人分开,郑露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大哥的手,就像小时候跟着大哥出门玩一样,一刻也不愿撒开。
郑雨感觉到了二妹的害怕,他反手握住了二妹的手,并冲着二妹笑了笑。
“别怕!这里很好,你会喜欢这个地方的!”
郑雨眼里满是兄长的爱与鼓励,这令郑露很安心,她想起还有一个人也会同自己在这里一起生活、学习,就变得没那么害怕了,反而被哥哥带着笑了起来。
郑露想在人群里寻找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人,却没有看见,难道……失约了?
这个时候的校园,比平时人流要大许多,不全是学生,还有许多来为新生送行的亲友。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只是笑容里隐藏的内容各不相同。新生的微笑发自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送行的亲友挂着笑容,隐藏的却是不舍与祝福。
这种场合对于郑雨和何志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只有郑晨,既新鲜、又羡慕。这样的场景他曾经不止一次在梦境中见过,甚至于还为此而笑醒,可那毕竟是梦,不如二妹来的实际。
郑雨能感觉到弟弟那种羡慕与忧伤,他用另一只手揽住了弟弟的肩,想用力量去鼓励弟弟。郑晨知道哥哥的心思,装作一副不在乎的模样,故作潇洒的笑笑。在郑雨看来,弟弟的这个微笑是他见过的最不自然的一个。
郑露考上大学,全家人都不觉得意外,唯独对“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感觉到意外。
郭春华当然不懂这些,她只知道,小女儿能考上大学,既能告慰亡去的先夫,又能替大女儿完成心愿。
郑霜原本也想来送二妹的,但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没办法前往,只能在内心里替二妹开心。当郑露把那张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通知书递给自己的时候,郑霜哭了,既是替自己高兴,也是祭奠自己的大学梦想。
卢佩姗也想来送二妹,但是单位上事情多,自己又在考职称,也只能送上祝福。说实话,她是没有想到郑霜可以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并和郑雨一直悄悄准备着迎接即将来武汉的二妹,商量着怎样照顾好她,这下可好,山长水远了。
郑雨毕业后,卢铁山就把为他们准备的住房钥匙交给了郑雨。郑雨考虑着自己刚开始工作,而且又是在军校这样严肃的地方,有必要低调些。卢铁山觉得这个理由没毛病,就随了他的愿,最后只有卢佩姗一个人住了进去。
原本卢佩姗的意思,等二妹来武汉读书,就不让她去住校,反正房子周边都是大学,不管二妹能读哪所学校,离住的地方都不远。
卢佩姗是过来人,深知住校的辛苦。虽说学校里是热闹些,但还是少了家里的温馨,这对于一位女生来说,特别重要。现在好了,依旧剩下自己一个人。
想到这儿,卢佩姗就有些伤心,她无数次埋怨郑雨,郑雨实在没办法,才在暑假的时候搬进了那个“新家”,不过郑雨提出了一个条件,结婚前,两个人要分房住,他想守住爱情最后的神秘与圣洁。卢佩姗答应了他,在这方面她没有做过多的坚持,反正郑雨住这个家,自己的心愿就已经达成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郑晨对于二妹考上“北京大学”这件事表现得格外兴奋,那情景就跟自己考上了一样。“北京大学”,郑晨从来没敢想过,那时候,他唯一想的就是能考进武汉的任何一所大学,只要能和其他同学一样离开南漳,离开这块不大的山坳坳就满足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这个梦想却被二妹实现了。
有一点值得庆贺,郑晨通过了深圳大学的成人考试,从北京返回深圳的时候,就要和二妹一样走进大学校园了,那个梦想终于也被自己实现了。这件事情,他没跟任何人讲,他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大哥打电话给他的那天,当他听到二妹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后,曾一度冲动到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哥,但是理性还是把那个念头摁下去了。毕竟自己的事情跟二妹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他不想分掉二妹应得的荣耀时光。只是一瞬间,郑晨哭了,是对自己的庆祝,也是对二妹的祝福,弄得郑雨也绷不住,最后,电话两端满溢着两兄弟幸福地哭泣声。
郑晨来北京为二妹助威送行是大哥的主意。按郑雨的想法,二妹考上“北京大学”是郑家的大事。虽然这次二妹没能拿到县里的状元,但是被录取的毕竟是名牌大学,这在县里也是令许多人羡慕的事情。郑家的儿子们没做到的事情,郑家的女儿却做到了。对于这样的时刻,郑雨觉得,兄弟俩必须放下手上的事情,一起陪着二妹踏进人生的新旅程。
至于何志彬出现在校园里,也是郑雨的意思。在郑雨的心中,何志彬早就是郑家的一份子,不管任何时候,重要的场合都不能少了他“何二哥”的影子。“何二哥”已经错过了大妹人生的重要时刻,再不能错过二妹的。
原本何志彬的时间并不富裕,在二妹这件事情上,即便没有郑雨的邀请,自己也会前来送行。他从内心里感谢郑家的四兄妹,因为他们,自己的童年才没有孤单,几个弟弟妹妹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更多的是一种独生子女所无法领悟到的亲情。
那天在广州与陈晓娜道别后,何志彬便和楚如白踏上了珠三角采访的征程,每天一个采访对象,这是汤小米提前设定好的,也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在紧张的节奏中度过。他和楚如白依旧和从前一样分工,他做采访,楚如白做资料搜集,最终由他执笔,赶在天亮前完稿,然后将稿子通过特殊渠道发回社里。
这个采访令何志彬和楚如白成长不少。
楚如白的搜集方式不断改进,很多材料都是独家,再经过何志彬的文字加工以及现场的采写内容配合,就成了最好的新闻稿件。何志彬觉得这样的节奏和这样的主题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新闻理想。
一个月的采访周期说长不长,但是留给两个人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像是见证了香港一步步回归祖国的进程,感觉到游子的澎湃之心。在与那些港资企业家进行思想交锋的时候,如同两种灵魂的碰撞,不断有新的火花产生,也不断有新的新闻亮点出现。
那个月里,珠三角几乎所有的港资企业家都知道了何志彬和楚如白这对“剑客”,他们文风犀利、视角独特,令很多企业家盛赞。没有被采访到的企业家给报社打电话,希望汤小米能弥补这种遗憾,被采访到的企业家则四处推荐这对“剑客”,以至于汤小米策划的这次专题再次成为沪上媒体,甚至是全国经济类媒体的关注。
当两人赶到香港与汤小米会合时,汤小米已经在中环最好的餐厅摆好了庆功宴,那天晚上,正好是陈晓娜参加粤港联合举办的庆贺香港回归的晚会。无论是中环,还是维多利亚的夜空中全是五彩的烟花,把整个香港映照的色彩缤纷。
珠三角采访的成功,使何志彬和楚如白接下来的时间变得更加忙碌。这次忙碌,不是汤小米发起的,而是新闻学院与《浦江经济报》共同发起的一次专题——《长三角经济发展行》,何志彬和楚如白成了校方的主力,再次投身到忙碌不停的一线采访中。
在接到郑雨的喜报时,何志彬和楚如白刚完成了第一轮的采访,正在筹备新一轮的采访工作。楚如白知道何志彬心里一直记挂着郑露录取的事情,原本他也想陪着何志彬到北京,后来想想,自己如此有些多余,更何况新一轮的采访还有大量的前期资料搜集工作,便拒绝了何志彬的邀请。
有三位哥哥的陪伴,郑露的入学登记办理的极为顺畅,正当一位学姐主动提出带她去宿舍安顿时,却被她拒绝了。还是何志彬心细,他看出了郑露的等待,那种感觉自己也曾有过,是自己动身去上海前等待陈晓娜时出现过的,他猜,郑露当时的自己一样,在等一位喜欢的人出现,难道这丫头恋爱了?
郑雨两兄弟可没何志彬那么心细,在郑露拒绝那位学姐的好意时,他们便不断催促着二妹,抓紧找到宿舍,把行李放下,他们也算是不辱使命,也能多些时间一起游览一下北京城。
也就在这个时候,何志彬发现了三个熟悉的身影,陈晓娜、陈晓非和周翰林。郑露也发现了他们,何志彬看到了她脸上露出了微笑,那个微笑是冲着陈晓非,而同时,陈晓非的脸上也露出了笑,瞬间,何志彬明白了一切,原来二妹在等待的人是陈晓非,那么,二妹恋爱了就成了事实。可是转念又想,两人一个在襄樊、一个在南漳,从来没听说二妹自己去襄樊找陈晓非的啊,怎么两人就恋上了呢?不管了,他相信陈晓非是个好孩子,会对二妹付以真心。即便之前两人没有恋上,那么此刻开始,便会有了爱情。想到这儿,何志彬笑了,那笑是对二妹的祝福。
陈晓娜看到了何志彬的笑,以为他是冲自己笑的,也就礼貌性地回个微笑过去。她也注意到了弟弟脸上的笑容,是她许久没见过的,那样明亮、纯净,像是被风吹过,又像是被爱情浸泡着。
周翰林用牵着她的手做了个暗示,陈晓娜注意到了弟弟的笑原来是送给对面的郑露,她明白了一切,原来弟弟一直喜欢的人是郑雨的妹妹,她有些感慨,大概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处。除了感慨,她更羡慕弟弟,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喜欢对方,看来,自己已经错过了许多,弟弟早就不是那个整日里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个时常流着鼻涕的小屁孩儿了。
陈晓娜、周翰林与何志彬他们几个分别打了招呼,一番寒喧之后,郑雨两兄弟才明白二妹在等的人是陈晓娜的弟弟,两人的内心颇感复杂,他们原以为二妹之所以能考上“北京大学”是因为平时两人对她的鼓励,却原来是爱情的力量,而这个人没想到会是陈晓非。两个几乎翻遍大脑的记忆,根本找不出这两个孩子相恋的蛛丝马迹,两人难免自责,做哥哥的像他们这样未免太失败了。
就在这时,又走过来两人,陈晓娜看见他们就张开双臂迎了上去,来人正是陈晓娜的堂哥陈晓棠和堂弟陈晓君。也对,陈晓非考上“北京大学”是陈家的大事,作为堂兄弟是一定会到场见证这个重要时刻的。
就在前两日,周翰林刚见过陈晓棠,陈晓君却是第一次见到。虽说陌生,但从外形中又能看到陈晓非的影子,也就不觉得生疏了。
之前,陈晓娜多次跟他提到过这两位堂兄弟,大家平时往来不多,毕竟血脉相连,提及之时,满是幸福的微笑,是对堂兄弟的赞许。陈晓棠的无畏,只身一人在北京打拼;陈晓君的无欲,放弃城市工作回归山野,成为一名山村老师。这在陈晓娜看来,全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他们陈家的子女都是全凭自己的能力在实现理想。
陈晓棠看见周翰林时就急忙迎上前,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他想讲出言谢之辞,却被对方的眼神制止,他清楚,这将成为自己与周翰林之间的秘密。
周翰林一直想为陈晓娜的亲人们做些什么,却总是找不到地方。想帮陈晓非,可是陈晓非的学习很好,自己根本帮不了什么;想帮陈晓君,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大成”的名义捐了些钱过去盖了几间校舍,这件事陈晓娜也是知道的,也算不上是他做的,毕竟最终出钱的人是蒋少卿,自己最多也就是个发起人;想帮陈晓棠,以前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幸好前天遇见了陈晓棠,也算是达成了一桩心愿。
此次赴京,不全是为了送晓晓非,最重要的是接受了蒋少卿的安排,一起考察北京的娱乐市场,为实现正在着手进行的计划做准备。
按照安排好的行程,他们会在北京停留一段时间。一方面是由沈青妮主导,全面对接她这两年在北京搜集到的资源;另一方面,蒋少卿要带着周翰林和陈晓娜熟悉一下北京的市场环境,为将来公司北上做好准备。
北上前,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大成”的保密级别很高,只有蒋少卿和周翰林知道,由周翰林秘密进行。蒋少卿是一个极其沉稳的人,事关公司发展的大事都会采用保密方式进行,正因为他的这种行事作风,“大成”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用蒋少卿的话说,“这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稳妥,布局需要保密,一旦推行将不可逆转,也必震动整个内娱”。周翰林相信三哥的能力,他也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一旦成功,“大成”将成为内娱之王。
就在前天晚上,他们几个在北京一家规模超大的餐厅用餐,是为了招待几个重要的官员。这家餐厅叫“上京锦绣宴”,在东单附近,是一处私密的四合院。整个餐厅是由四间四合院打通围合而成的。
原本这家餐厅没有这样的规模,也就一套四合院,不过被老板装修的相当精致,很有格调,一看就是家高端餐厅,再加上菜品口味不错,价格也很符合高端人士的宴请需求,餐厅一开就受到京上各界高端人士的追捧,很快就在京城小有名气了。
沈青妮原本跟餐厅的老板不熟,别说老板,这家餐厅还是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的。
第一次来,沈青妮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来过几回之后,便与老板就得熟络。沈青妮觉得餐厅哪里都好,唯独台位太少,每次来都要提前很久才能预约到,遇到高峰的时候还预约不上,大大降低了客人的体验感,从长远发展来看,会成为餐厅发展的致命条件。
沈青妮在与老板相熟之后,便侧面打听老板的想法。
餐厅老板姓商,单名一个俊字,不是北京人,老家是在天津,父母都是做学问的,在天津教育界小有名气。商家也算是世代书香门弟,几代人下来除了积攒了几处宅子之外,也有些家底,算是殷实人家,正因为这样,商俊就有了沈青妮一样的留学经历。
前几年,商俊回国后,原本想留在天津发展,父母都帮他落实好了接收单位,怎奈他不想重走父母之路,想换一条路走走。
他跟父母说自己想经商,刚开始时父亲是反对的。
在商家,男丁的思想相对保守些,再加上身为人父,总觉得孩子们听话照做,将来的路会顺当些。可偏偏商俊有自己的想法,他告诉父亲,其实自己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做生意了,还小赚了一笔。他跟父亲保证,给他三年时间,如果不成功就听从父亲的安排,过父亲期待的人生。
商俊的母亲思想稍微没那么保守,再加上做母亲的爱子心切,见不得父子两人因为这件事闹得不愉快,私下里便劝导商父,最终做父亲的妥协了,接受了儿子的三年约定,商俊也就如愿开启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