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缫丝织布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鹿部落崛起!
战斗结束之后,回到部落,陆子龙将织造丝绸提上了日程。陆子龙让月牙从部落中召集心灵手巧的几十个妇女,开始织造丝绸。
我国养蚕抽丝有六千年丝绸传承,有关养蚕抽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可见育蚕抽丝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紧密相连。
直到张骞通西域才将这种技术传到国外,但古代中国丝织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垄断性是无可比拟的。
抽丝的第一步便是需要将蚕蛹进行处理,即在不破坏蚕茧的情况下提前杀死蚕蛹。
如果要对活茧进行抽丝,有很多弊端,其一是效率低下,其二若蚕蛹提前破茧,造成蚕丝断裂,会对丝绸织造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蚕蛹处理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丝的质量。
最早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粗暴,便是通过暴晒杀死蚕蛹,这样得到的蚕茧十分雪白干燥。
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便是暴晒之后的蚕丝变得干脆,丝的韧性和强度都大大降低,影响了生丝的品质。
后来采用了盐腌法,就是将盐作为隔绝空气的封闭层,在杀死蚕蛹的同时,也吸收了蚕蛹中多余的水分,保持了生丝的韧性和品质。
此法的优点是保存了生丝的质性,但操作十分复杂且处理时间比较长,不利于大规模操作。
到了元代出现笼蒸法,此法就是用蒸笼处理蚕茧,在保持合适温度的情况下,不会破坏生丝的构成,但能够迅速杀死蚕蛹,处理较快且便于大规模操作,此法渐成主流。
直到晚清才开始出现火力焙茧法和烘茧法,此法需要相当的工业基础进行配合,实质上是笼蒸法的变种。
“鹿部落”现在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因此陆子龙采用了笼蒸法。
他让工业部基础建设司的陆基建组织建造了30口灶台,安上30口大铁锅,然后让后勤部和社会保障部“木制品加工制造司”的陆木匠派人打造了300个大蒸笼,每口锅上放上10个蒸笼,直接把蚕茧放到蒸笼中去蒸。
抽丝的第二步便是缫丝,直接分离茧体中的丝素并将其初步合股。
蚕茧的主要成分便是丝素和丝胶,其中丝胶比较溶于水,且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这样剩下来的便是丝素。所以第二步的工序原理便是利用丝素和丝胶水溶性的差异,将蚕茧放置在水中抽出蚕丝的工序。
缫丝实际上是养蚕抽丝中最主要的一个工序,根据对生丝的要求,要将处理过蚕蛹的茧的蚕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
之所以要有这个工序,是因为蚕茧只有缫丝才能够理清蚕丝的头绪,进而发挥丝用的价值。同时,由于单个茧的蚕丝强力比较低,无法进行织造,只有将多个蚕丝合成丝束才能够有足够强的韧性,这是进行织造的条件。
缫丝需要在沸水中进行,但是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我国古代对此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操作方法,从而保证蚕丝的质量。
最初缫丝中的抽丝和蚕丝合股为先后两道工序,后来经过发展之后,两道工序直接合并,在元代之后已经十分成熟,从相关考古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不但有手摇缫车还有脚踏缫车。
这个步骤中陆子龙画了脚踏缫车的图纸,让陆木匠制作了20台脚踏缫车。
抽丝的第三步为生丝归拢,主要分为络丝、并丝、整经三道小工序
将蚕丝抽出合股之后,还需要经过一个重要的工序即生丝归拢,才能够用于织造。其中络丝主要是将抽出的蚕丝转到相应的圆形工具上,此工艺相当于现代纺纱技术中的络筒工艺,此工艺主要是改善蚕丝的品质,消除上面的瑕疵,减少断头,提高织造品的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