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祭祖大典(上) (第2/2页)
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阅兵这一名称,准确地说是从汉代才被正式叫起来的。
在汉代,定期间阅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
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
明朝的永乐十九年三月,在北京的怀来明朝廷共调军队 10 万人,精心挑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还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来“观礼”的使节达 27 个国家之多。
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
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状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进行精神动员。
俗话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
纵然一个国家再船坚炮利,但假如有了内部矛盾,人们一旦失去斗志,那么无论坐拥多么高强的装备,也只能变得羸弱不堪。因此团结人民,无论何时,都永远是比武器和装备重要一万倍。
此次,陆子龙就是要通过阅兵这种方式凝聚部落人心,对整个部落进行精神总动员,快速地让战俘发自内心地认同“鹿部落”,融入“鹿部落”。
第二天上午,满山的红叶中,在陆子龙的主持下,“鹿部落”召开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祭祖仪式。
太阳升起前,全体族人,在老城门外集合。城门上竖立起一根长高达 20 米高的直立挺拔树干。
随着第一缕阳光的喷薄而出,
“咚”、“咚”、“咚”;
“咚”、“咚”、“咚”;
挂在老城城楼上的钟声被敲响,巨大的钟声回荡在部落的上空。
钟声落下后,陆子龙站在神庙的大门前,大声宣布:
“鹿部落祭祖大典正式开始。
”随即部落城头 20 面巨大的战鼓被敲响。20 面战鼓的轰鸣,让地面都随之震动,巨响声穿透云霄,震耳欲聋。
在战鼓声中,陆子龙升起了一面巨大鲜艳的红旗。在红旗上他用墨画出了神鹿的形象。
神鹿奔腾纵跃,随着红旗的在风中的飘扬有一种冲天而起的气势。
阅兵司令员陆大石司令检阅了受阅部队。
随后“鹿部落”的各营受阅部队的分列式由东至西城楼前通过。
首先通过城楼的是一营的刀盾兵,他们迈着整齐的脚步,左手紧握盾牌,右手握住挎在腰间的钢刀,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城门楼,接受陆子龙及大巫等部落大头领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