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剑无声 > 第75章 王府

第75章 王府 (第2/2页)

“赢我一个弱女子算什么本事,横刀立马方为大丈夫......”

龙云山脸上浮出赞许之色,他没想到这番话竟出自一位闺中女子之口,看来这名门闺秀果非小家碧玉可比。

宁王则厉喝道:“还敢顶嘴,赶快回你房里去,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女孩耷拉着脑袋悻悻离去,临要进门时,忽然回头大喊:“你以后不要叫我「郡主殿下」,我有名字,我叫朱紫萱!”

说罢,低着头跑入王城,那道娇瘦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巍峨城门中。

宁王无奈地摇了摇头,赔笑道:“舍妹顽劣不堪,让龙寨主见笑了。”

“哪里哪里,郡主率真可爱,大方中带着几分英气,实乃难得一遇的奇女子。”

一场小小风波过后,气氛再次归于融洽,宁王介绍起身边那二人。

他指着左边那人:“这位是宁王府幕僚刘养正,有通晓古今之能,明辨阴阳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先生与本王志同道合,多年来一直亦师亦友。”

而后他又介绍右边那位道士:“这位道长出自龙虎山,俗名张元庆,乃是「妙应大真人」张元吉天师的胞弟,现任天师张彦頨的叔祖。张道长不但道法精深,武功更是高深莫测。本王常向他请教黄老之学,可谓受益良多。”

几人初次见面,彼此并不了解。一番简单寒暄后,便相扶着步入王府。

一入王府别有天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宏伟大殿,名曰「承运殿」。殿高九丈九尺九寸,坐北而朝南,如麒麟般雄踞天地之间。周边殿宇楼阁星罗棋布,皆红墙黄瓦,气势磅礴。

顾钦烽也算见过世面,这些年出入过不少深宅大院。但与眼前的王宫相比,那些寻常院落就不值一提了。

宁王带众人来到大殿,殿内雕栏画柱,极尽奢华之能事。殿中央摆着一张黄花梨木大圆桌,桌边围着一圈雕花榆木椅,看来宁王今日就要在此宴客。

宾主落座,婢女陆续端上菜肴。十六道荤菜,十六道素菜,玉盘珍羞,目不暇接,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顾钦烽突然想起了在终南山的日子,那时候饥一顿饱一顿,哪能奢望吃到这些美味佳肴。

他暗忖:“王先生应该早就到龙场了,云逸道长此刻又会在哪游荡呢?”

不同于顾钦烽的胡思乱想,龙云山的目光则被一幅画作深深吸引住了。

画中一群人身着戎装,策马狂奔,腰上都挎着箭袋,似乎是在郊外打猎。而为首那位少年英姿勃发,正张弓搭箭,瞄准一头野鹿。

“此画惟妙惟肖,画中之人也颇有英雄气概!”

宁王应道:“这幅画名叫「宁王秋狩图」,成作于洪武二十九年,画中之人正是我家先祖——宁献王朱权。”

龙云山不禁疑惑:“宁王府地处江南,但画中之景怎么像是塞北风光?”

“哎,此事说来话长了。”

宁王背着手缓缓走到龙云山身边,喟叹道:“我家先祖乃太祖皇帝第十七子,于洪武二十四年受封于大宁,故封号为宁王。先祖就藩时年仅十三岁,却统御九十城,纵横三千里,带甲八万,战车六千,威震塞北,令胡人不敢南顾。”

“老宁王果然是个英雄,那后来又为何迁至南昌呢?”

宁王苦笑一声,道:“太祖驾崩后,建文帝继承大统。他听信奸臣之言,于即位之初大肆削藩,一时间天怒人怨。在此背景下,太宗皇帝于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

龙云山道:“这件事人所共知,此后大明帝系便转到了燕王一脉,但这对宁藩有何影响?”

“太宗靖难虽奉天承运,但毕竟是以一隅对抗天下,因此初期并不顺利。危难之际,他亲赴大宁求助于我家先祖。先祖虽然也对朝廷削藩不满,却不愿做乱臣贼子,可他念在手足之情,仍对太宗以礼相待,没成想这份好心却没换来好报。太宗在大宁逗留其间,暗中收买了宁王府最精锐的「朵颜三卫」,然后在我家先祖出城相送时突然发难,强行劫持他参加靖难。太宗为了安抚先祖,承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可等他坐稳了皇位,就把当年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了。先祖也很识趣,哪敢有平分天下的奢望,只求能够返回大宁,谁料却被太宗一口拒绝。先祖又请求迁至杭州,希望能在西子湖畔颐养天年,太宗仍不允。最后求封于南昌,太宗才勉强应允。”

龙云山认真听完宁王所述,竟不觉生出惺惺相惜之情,他感慨道:“一代豪杰,最终却郁郁不得志,着实令人惋惜啊。”

“先祖来到南昌后,自知前途无望。晚年醉心于经史典籍,黄老学术,将一腔热血化为满腹学识,也算落得个逍遥自在。只可惜那大宁卫却被太宗皇帝赠予胡人,如今已非中华之土。每每想到先祖封地遭受胡虏践踏,本王都会心如刀绞......”

说着说着,宁王眼中竟泛起了泪光。

一旁的贾瑜起身应道:“大宁卫地处长城以北,东臂辽东,西肘宣府,可作燕京之屏障。当年太宗皇帝为表彰「朵颜三卫」靖难之功,将大宁、开平等地赠与他们。可这些人原本就是蒙古佣兵,只懂拿钱办事,既然能背叛宁王,自然也不会忠于朝廷,后来甚至成为边疆祸患。现在看来,放弃大宁真如自剪羽翼啊!”

这时,刘养正也走上前来感叹:“大宁一失,则燕山以北再无防备,塞外千里之地尽丧敌手,致使京师单薄,胡人一日便可扣关南下。而且没有大宁作为支点,辽东也难以据守。如今辽东只能通过山海关至锦州一线连通中原,日后必成大患!”

谈及国事,在座无不唏嘘,皆仰屋兴叹,久久无法释怀。

宁王揉了揉眼睛,脸上挤出一抹微笑。

“怎么聊着聊着,就说到这些陈年旧事了。大家赶紧落座,咱们今日不醉不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