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扶贫书记 (第2/2页)
第二天,我让关悦去联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律所,到时候一起去赵老板的茶厂,去做一下财务审计,请律师把关,把整个收购工作做的扎实一些,不留隐患。
丁所长,上次陶科长带我去见的赵老板他们镇上的派出所所长,满面春风的在办公室接待了我。
“江总,你又这么客气。”他接过我带来的香烟,笑着和我握手。
“丁所,以后我要在咱们镇上做茶叶了,以后你要多关照呀。”我被他的手握的疼。
“那太好了,市里、镇上现在对茶叶产业特别支持,你来这里办厂,正好赶上好时候。以后有事尽管开口,为你们企业保驾护航是我们应该的工作。”丁所笑的很爽朗。
“他们村子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庆华书记是大学里的老师,来挂职扶贫的,特别有头脑,也很能干,你们以后好好交流,一会我带你去他们村委会去认识一下。”丁所热情的说。
张庆华书记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吃惊,他不像一个儒雅的大学老师,倒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脸晒的黑黑的,手上全是老茧,一看就是干了不少农活的。
穿着胶鞋,身上全是泥巴,矮胖的身材,没有一点大学老师的气质。
“张书记,又去搞鱼塘啦?”丁所长笑着和他握手。
“打捞一点鱼,给几个五保户送去吃。”张庆华呲牙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这个是江南江总,要收购赵明的茶厂,今天特意来拜访你的。”丁所笑着介绍我。
“江总,欢迎你来我们这里投资,走,去办公室说。”张庆华招呼我们。
“我们这里的茶就是赵老板的厂里生产的,丁所,江总,喝茶。”张庆华热情的给我们端了茶过来。
交流中得知,张庆华原来是重庆某大学的团委书记,到村里扶贫挂职锻炼,已经来了一年了,还有两年的挂职时间。
“这个村是贫困村,这两年村里通了公路,也开始陆续种茶,收入提高了不少,算是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不过还是有些因病返贫的村民和一些孤寡老人,扶贫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张庆华说。
“我到这里当第一书记,第一件事就是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引导村民引进新的茶树品种,提高产量。第二件事就是种植经济树木,种李子、柑橘、樱桃等果树,把荒山野岭利用起来。没办法,我们这里适合耕种的土地太少,老百姓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村子里很多老人都是种点菜,养点鸡鸭,每天挤公交去镇上卖点钱家用,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看了让人心酸。”张庆华声音低沉了下来。
“江总,你来我们村子里投资,我大力欢迎。赵老板这个人很能干,做茶的手艺也不错,就是文化水平低了点,营销方面还是欠缺了一些,产量一直没有大的提升,自己是赚了一些钱,不过村民没有太多的收益,毕竟规模不够大,能给他厂子提供鲜叶的村民就那么几个,其他的村民想赚钱也没办法。”张庆华说。
“江总,你要是能够把产能提高,我们村委会肯定做好支持工作,还有几座山头也被我们开成了茶山,种了茶树,过两年就可以采茶了,原料这方面你根本不用担心,你要是不放心,我们也可以把茶山承包给你一部分,由你们来种植维护,总之一句话,需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坚决帮你做到。”
“张书记,太感谢了,我本来还在担心以后茶叶的原料问题,没想到你这里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基础,那我就放心了。”我和他握着手,心里很高兴。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走,我带你和丁所去村里的茶山转转,看看我们去年的成果,现在村里已经有5000亩的茶山了。”张庆华书记很实在,直接要带我们上山。
“这里种的是李子,对面是樱花林,我们村不仅要产茶叶,还要成为一个可以休闲的地方,有鱼塘、有樱花树、有农家乐,以后城里人可以来这里采茶、游玩。”张庆华兴奋的对我们说。
村子里的皮卡车带着我们上了茶山,路很窄,张庆华却开的很稳。
“我对这些山上的路很熟,放心吧。”张庆华笑着说。
开到了山顶,四周的山峰郁郁葱葱,风景优美。
“对面那座山是森林保护区,里面还有野猪呢。”
“这几座山头是原来的老茶山,有的已经五六十年了。你们看,那些就是我们换的新茶树,两年后就可以采茶了。”张庆华指着一片矮小的茶树说。
“看到远处那些电线杆没有,那里就是赵老板的茶山,那些房子就是他的厂房,他那里是个风水宝地呀,上面还有一户大户人家的祠堂呢。”
“江总,我们村子还是有很多劳动力,将来采茶也不是问题,希望你的茶厂越办越大,也给我们村民多一条致富的道路。”张庆华握着我的手,诚恳的说。
“张书记,冲着你这句话,这个厂,我一定把它做好。”我对这个挂职扶贫的大学老师很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