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004章 鲜肉包子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满级神厨古代养家日常!
“梅儿,你怎么不多睡会儿?”武大娘一到家就看见梅娘在干活,马上接过了汤勺。
梅娘说道:“娘不用管了,让这小火熬着汤就行,约莫再有小半个时辰就好了。”
武大娘点点头,拎起手中的肉给梅娘看。
“今儿的肉真新鲜,娘一咬牙,割了三斤肉,咱们包包子,吃个够儿!”
这几日请郎中的经历让武大娘想通了,从嘴里省下那几个钱有什么用?饿出病来,得花多少钱治病呢?
还不如平日里吃好喝好,养好身体少得病,比看病买药省钱多了!
梅娘见那块肉是五花三层的,红红白白的泛着油光,果然十分新鲜。
“娘,先把肉收起来,我来教你做油酥烧饼。”
武大娘听了,忙把肉收起,端出一大盆发酵好的面出来。
梅娘见她已经发好了面,余下的活计就简单了。
制油酥,擀饼,烤制,很快一炉炉散发着阵阵香味的油酥烧饼就出锅了。
趁着武大娘热火朝天的烤烧饼,梅娘又做了二三十个加了红糖的烧饼。
不知不觉间天光大亮,跟往常一样,胡同里的老百姓们一大早就出了门,准备上工或做活去了。
可是今日的北市口似乎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眼前照旧是那些熟悉的摊位,耳边照旧是那些响亮的吆喝声,然而空气中却多了一种独特又霸道的香味,一个劲儿地往人的鼻子里钻。
三哥兄弟俩一出门,就闻到这股香味了。
“三哥,你闻到没,这是什么味儿?咋闻着这么香!”小伙子仰起头,贪婪地呼吸着这浓郁的香味。
三哥还没睡醒,正伸着懒腰打呵欠。
“什么味儿……咦?”
打了一半的呵欠戛然而止,鼻端传来的带着味道是如此特别,带着微微的焦香,又裹着浓浓的油香,三哥瞬间就愣住了。
“这是谁家的做饭呢,怎么这么香!”
两人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寻找着香气的来源。
走着走着,他们的目光同时聚集在三条胡同口。
“三哥,武家烧饼店开了,咱们还是去买烧饼吧!”
虽然那股陌生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可是闻着那么香,只怕价格不菲,两人都是做短工的,哪里有那么多钱买吃食。
“行,吃烧饼吧,好几日没吃了,还有点儿想吃了呢。”
“就是,武家烧饼个儿大还顶饿,吃上三个,中午饭都不用吃了!”
哥俩商量着,往烧饼店门口走去。
走得越近,那股浓烈的香味就越是明显。
待看到案板上摆放的烧饼,哥俩儿都呆住了。
眼前的烧饼个个儿又大又圆,外面一层还裹着芝麻,只闻着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三哥盯了好一会儿,听见武大娘招呼才回过神来。
“王三儿来啦?今儿吃几个烧饼?”
“武大娘,你家这烧饼怎么跟往常不一样了?”王三哥咽了一下口水,疑惑地问道。
武大娘一脸骄傲地说道:“这是我家梅娘刚研究出来的吃法,你们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这还用武大娘拍着胸膛保证吗?只闻着那香味,就知道这烧饼有多好吃了。
王三哥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小心地问道:“这么香的烧饼,是不是得涨价了?多少钱一个?”
武大娘豪爽地笑了起来:“瞧你说的什么话,一个烧饼,还能涨多少钱?还是两文钱一个,你们放心吃!”
王三哥这才松了口气,一旁的小伙子早就等不及了。
“三哥,快点儿买吧,我都快馋死了!”
王三哥咧开嘴笑了,说道:“行,那给我们来六个烧饼!”
“好嘞!”武大娘大声应了一声,拿起油纸包起烧饼,一边包一边寒暄,“三儿,这一大早上你又去出工啊?这位是你兄弟?”
王三哥此刻注意力大部分在烧饼上,随口答应道:“对,这是我小弟,老六。”
听到这个名字,正在一旁捡烧饼的梅娘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
怕人听见,她赶紧低下头,假装看羊汤的火候。
王三哥和老六听见武大娘身后似乎有人轻笑,下意识地抬头看去。
只见灶台前立着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女,虽然只露出了侧面,却依然能看出那姑娘肤白如玉,清秀脱俗,微微翘起的嘴角更是显得俏丽可爱。
这就是武家的二丫头?眼前这些香喷喷的烧饼,就是她做的?
两人正在愣神,武大娘已经把烧饼递过去了。
“三儿,早上风大,你们俩别迎着风吃饭了,前面有桌椅,你们坐下吃完再走。”武大娘提醒道。
王三哥和老六还以为武大娘发现他们在偷看梅娘,都赶紧低下头,接了烧饼唯唯答应。
兄弟俩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拿出烧饼就往嘴里塞。
焦脆的外壳一咬下去咯吱作响,混合着芝麻的饼子一入口,顿时满口生香。
两人立刻忘了身边的一切,低着头一口接一口地大吃起来。
这烧饼实在是太香了!
老六一不小心吃得急了,被一块饼子噎住,只好抻着脖子,使劲地拍打胸口。
王三哥见他噎着了,赶紧过来帮着捶背顺气,总算是救了老六一命。
“老六,你急个什么劲儿,就跟没吃过烧饼似的!”王三哥说道。
老六一边揉着胸口,一边不服气地反驳:“别的烧饼跟这烧饼能一样吗?你吃过比这好吃的烧饼?”
王三哥无言以对。
老六低头看了看空荡荡的桌子,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三哥,你都吃完了?这么快!?”
还有脸说他呢,他自己那三个饼子竟然已经吃光了!
王三哥看着只剩下少许芝麻粒的油纸包,脸上顿时就挂不住了。
“啊……我今天饿了。”他赶紧站起身,说道,“我再买两个饼子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