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刘彻的奇闻异事 (第2/2页)
【当然这还没完,她还贴心的给每人有一句评语。】
【霍去病——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李延年——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江充——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金日磾——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在她笔下江充和金日磾都是刘彻男宠。】
【当然,拾柒还看过一篇更野的,刘彻和刘据之间也是……这里就不过多提。】
————
大汉,长安。
“去病……去病……,别跑。”刘彻伸手叫喊着。
“姨父,我家里还炖着汤……”
“呼呼呼……我先走了。”霍去病动如脱兔,转瞬之间就看不见背影了。
“陛下,臣去追他……他怎么能欺骗陛下呢?”卫青连忙起身去追这不争气的兔崽子。
你家里炖着汤?你不是住我家吗?
陛下有这么可怕吗?
混小子,一点没有礼仪,不讲礼貌,且看我追上之后怎么收拾你!
“陛下,臣妾也去好好教育一下去病。”卫子夫行礼起身,也是转瞬之间不见人影。
刘彻望着三人消散的背影……你们当朕是傻子吗?
你们再跑快一点!!!
“陛下,臣……”
刘彻怒目而视:“你是家里炖着汤还是想要去追去病??”
“啊!!!你是不是图谋造反?”
“啊!!!是不是想诛九族!!!”
群臣跪下了……他们跑了,你欺负我们干嘛?有种骂他们去啊。
————
虽然互相看不顺眼,但李世民和朱棣默契的将这些抄录下来,心有灵犀的安排人去茂陵前面刻上。
李世民任由魏征怒骂,自己低着头给这些故事添砖加瓦,力求绘声绘色,能传唱千古。
————
【又由于刘彻求仙问鬼的事情实在是太盛大,远超始皇。】
【道家的《太平广记 卷第三 神仙三》以及《太平御览》中记载了很多故事,被大家误以为是正史。】
【比如青鸟使者:一天见天空中飞来两只青色的鸟围着大殿转,就问东方朔,东方朔告诉他这是王母娘娘的青鸟使者。】
【又比如东方朔偷桃::汉武帝寿辰之日,宫殿前一只黑鸟从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
东方朔回答说:“此为西王母的坐骑‘青鸾’,王母即将前来为帝祝寿。”
果然,顷刻间,西王母携7枚仙桃飘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两枚仙桃外,余5枚献与武帝。帝食后欲留核种植。
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东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
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东方朔并以长命一万八千岁以上而被奉为寿星。】
【东方朔偷桃记载于《列仙传》。】
【更比如:刘彻在甘泉宫和玉女下围棋、后因欲霸占玉女而被其唾面得病。】
【还有:刘彻死后在阴间市集卖玉杯。】
【今日直播,到此结束。】
【下期预告:是谁把汉王朝从深渊中拉出来?谁是老刘家的大恩人?】
————
关闭直播,拾柒呆呆的望着手机。
你大爷的……我是惹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吗?
换手机都不行?
“喂,老妈,在干嘛?”
“没钱!”
“嘟嘟嘟……”欲哭无泪啊,我真的不是想啃老,我就想问问你认不认识靠谱的先生……
唉,算了,百度找。
————
评论区:
汉——刘彻(甲一):朕没有龙阳之好!
汉——刘彻(甲一):朕真的没有龙阳之好。
三分钟,数息时间,一直是这句话……
最后十秒中,文字变了。
汉——刘彻(甲一):李老二,朕找到你祖宗了,叫李延年。
秦——嬴政:此言差矣,他祖宗是李斯。
明——朱棣:有道理。
东汉——曹操:高帝在上,武帝在上,孙臣刘操顿拜叩首。
东汉——刘备:曹贼,无耻!!!你挖墓的时候怎么没有说是祖宗?
东汉——曹操:我没挖,是袁绍污蔑我。
东汉——曹操:何况武帝的早就空了……
明——朱棣:李老二今天怎么不还嘴?
唐——李世民:*……
唐——李承乾:父皇正和魏征亲切交谈,让我转告你们,择日再战。
明——朱棣:挨骂就挨骂,说的那么好听,你给魏征一逼斗啊,怂货。
汉——刘彻:就是,官员不能对他太好,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给他脸了。
汉——刘彻:朕杀那么多官员影响朕做出一番伟业吗?
唐——李承乾:你被他们骗的杀儿子了。
明——朱棣:你还不如刘据,你好意思说人家?
唐——李承乾:你造反,杀侄子。
李家大郎代替李二郎和二人展开激烈交战,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不管敌人发动何种恶毒的攻击,李大郎来回就是两句话:“你杀儿子了。”“你造反了,杀侄子了。”
汉——刘邦:都别吵了,彻儿,找赵过问一下代田法,下次评论区发给朕,朕很需要。
评论区日常刘家认亲大会又开始了。
————
大明,北京。
“老和尚,下期是不是讲刘秀?”朱棣两眼放光。
“朕真的很好奇昆阳之战,看史书怎么看也看不明白。”
姚广孝轻轻摇头。“应该是讲王莽。”
朱棣:啊……???
额,也对,还真是老刘家大恩人。
————
各朝等到评论区关闭,又恢复了往日模样,农人躺在床上细细想天幕出现对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秦朝的农人或许有些感触,多多少少有些许变化。
其他各朝除了朱棣时期感觉不到何种变化,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官吏还是那群官吏。
收税、打骂一如往昔。
————
北宋。
“做可能会失败,不做肯定会失败。”苏轼的声音震耳欲聋。
“试试吧!”
“为了华夏,而非为了大宋!”
王安石懂了他的意思,强撑着病体站了起来。
“我可是将死之人,早死晚死没差别。”
“你可还年轻,想好了吗?”
“虽九死无悔!”苏轼坚定的看着王安石。
————
南宋末年。
海上漂泊的众人靠岸停息了。
“阿巴,阿巴。”
……说抓个土人问问情况,谁知道抓了个哑巴。
————
大明,崇祯年间。
柳如是正抱着柱子呕吐不已。
“哈哈,砍个手就吐,那以后上了战场看见砍头,你还不直接吓死?”秦良玉嘴上说着调侃的话,手却在给柳如是顺着背,又让人拿来茶水准备着。
“呕……我……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