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封锁罗德岛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亚历山大四世!
在罗德岛的各兵种中间,亚历山大最看重的自然是罗德岛投石兵,投石兵不同于弓箭手,在重装盔甲盛行的希腊,普通弓箭手对重装甲的士兵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以弓箭手为主力的波斯帝国军队多次在希腊化重步兵面前杯具。但投石兵却不同,由于石弹运动速度快,即使是希腊重步兵,也不见得挨得起投石的一击。一个经验丰富的罗德岛投石手,可以在100米开外准确地击中人头——就算你戴了头盔,免遭爆头的命运,也难免被击晕。有些人甚至戴了头盔也会被击断颈椎骨而毙命。在色诺芬的万人远征团里,罗德岛投石兵还同波斯的弓箭手展开较量,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
色诺芬万人团里的罗德岛投石兵有重装标枪兵那样的大盾,这就是他们不怎么怕弓箭手的原因——弓箭需要两只手操作,而投石只需要一只手。与罗德岛投石兵齐名的是西地中海的贝勒里投石兵。不过因为投石兵的弹道太低,放在自己人后面可是一大杀器!其实投石真正的用法除了于两军对接之前在最前线进行投射之外,还有就是放置在两翼,待双方步兵线接触后,从两翼突出,侧射或者背射敌人。
罗马人也喜欢用投石兵,不过他们的投石器是重投石索。重投石索与投石索不同,使用时将石块从肩后甩出,而不是在头顶回旋加速。所以罗马的投石兵看起来像是在给你鞠躬一样,实际上是想要你的命。重投石的精度差,射程近,约80米之内,不过弹道弯曲,可以越过自己人的头顶抛射。
现在为止,亚历山大手上的士兵已经超过了3万人,包括3000克里特弓箭手、2000罗德岛投石兵、3000希腊重步兵、300伙友骑兵、1200皇家骑兵(近卫骑兵)、1800塞萨利骑兵、3000马其顿骑兵、2000皇家枪兵(从社会高级阶层征召而来的纪律部队,装备有优良的铠甲和大型的圆盾)、6000马其顿长枪兵、3000持盾兵(盾牌兵,银盾兵的前身)、600希腊重皮盾兵、1500阿格里安(阿格雷)标枪兵、马其顿希腊弓箭手1000人以及4000蛮族佣兵。另外,还有一些进行工程作业的士兵,亚历山大特意把他们单独编制成了一个队伍,以为将来进行攻城武器的制造、铺设浮桥等军事作业。当然,海军的队伍也是很庞大的,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中世纪时期的各种风帆,因此常规的双排浆、三排浆及五排浆战船需要大量的人手,以至亚历山大的海军300多艘战舰总共雇佣了一万五千多船夫,这笔费用也是相当的大的。亚历山大也一直为此愁着,等到上了岸,除了100多艘雇佣的战船他们可以返回希腊寻找新的主人,另外的两百艘战舰则是马其顿舰队,要是解散了,他们的生计将无以维持。但是眼下,他只有走一步是一步了。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了。
卡山德此时虽然已经发兵接收马其顿,但自从他得知那天演讲并成功逃脱的小孩确实是亚历山大之后,他的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他隐约感觉到这个孩子将来可能会是他的大敌,因此他就不遗余力地派遣舰队搜寻亚历山大的下落。后来通过往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了亚历山大去了罗德岛,并且舰队数量非常庞大。他不敢怠慢,向托勒密借了安提柯在小亚细亚沿海的舰队,共150艘战船,由安提柯的侄子特勒思弗洛斯率领。他也派人向阿桑德借的,可是后者诸多推搪并没有实际行动。不过,此时加上他自己和雅典等希腊各城邦拼凑成的舰队,已经超过了400艘。反观亚历山大舰队,就像是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候的舰队,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军事人员,实际上能用于作战的不过250艘战舰。卡山德亲自指挥舰队,因为他知道,舰队成分过于复杂不易控制,只有他才能镇得住,所以在派遣了普瑞迫劳斯去接收马其顿之后就率领庞大的舰队追击亚历山大舰队,而名义上则是追击波利伯孔和奥林匹亚斯,而后者杀了他的弟弟埃欧拉斯以及马其顿很多支持卡山德的人,因此他的行动得到了军队的支持,而卡山德的弟弟腓力则留守希腊。
亚历山大刚出罗德岛港没多久就在罗德岛与吕基亚的海峡中发现了卡山德舰队,由于事出突然,加上卡山德舰队非常庞大,波利伯孔建议舰队退守罗德岛港并向曼农求援。罗德岛的海军不强,战船只有五十艘,因此曼农建议不要在海上与其决战,而是在港口内防御,对方应该不敢轻易入港,要是进港则可能面临陆地的远程打击。等到对方给养不足的时候就会自动退出包围,到时候则可以开溜了。众人一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就认同了。
不过亚历山大和很多少壮派显然对此行径感到十分窝囊,很多人都扬言要与卡山德决一死战。相对而言,亚历山大还是比较冷静的,他既没有过分消极也没有脑子发热,他在思考着怎么才能打败卡山德的舰队。
“将军,敌军已经遁入罗德岛港口,请指示。”格劳西亚斯汇报道,这个卡山德忠实的部下在任何时候都是面无表情。
“封锁港口,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擅自进攻。另外,你派人前往罗德岛放话让曼农投降并交出波利伯孔舰队,如若不然,我们一旦占领罗德岛,决不轻饶他们。”
“是!”
罗德岛执政厅内。
“我是伟大的马其顿摄政王卡山德将军的使者,我叫波莱克拉提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