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蝴蝶效应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末世漂流岛屋囤货!
【10】蝴蝶效应
如果不是舒馥发现章恬男友劈腿的事,如果她们依照计划各自回家,如果舒馥没有提出要送她们,陈法和吴少珊会依照正常的行动轨迹,在购物中心旁的地铁站,坐上14号线的地铁回家。
陈法一贯胆大,可这个假设在脑中成型的时候,她却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颤栗。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潜意识在告诉她,这个“如果”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高。
就像是人类无意间眨了眨眼,又像是蝴蝶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
她们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上那辆地铁,如果她们真的上了那辆地铁,现在就生死难论了。
同样心绪微颤的还有电话另一头的舒馥,她再次打开黑色迷你笔记本,原本因为进度条增加一大截而有的一些欣喜此刻消失殆尽。
【邀约任务完成,获得木筏2级10%进度条;获得额外进度条加成10%;获得转盘抽奖:2次。(木筏2级目前进度:45%)】
她本来想洗完澡再来抽奖的,现在却没了心情。
今天这次邀约任务里,只有一件事情是绝对会发生的,就是她一定会过来赴约,因为被“不赴约缩减进度条”的任务所规限,而其他都是未知数。
如果她没有想到要囤货而提前两个多小时出门,那她就不会碰巧看到章恬男友出轨;
如果章恬没有和那个渣男闹崩,那她就不会因为放心不下而提出开车送她们;
如果她没有开车而是选择坐地铁出行,也许她们四个会避过停车场的洪水,但陈法和吴少珊不一定会避过那辆出了人命的地铁……
如果,如果。
一切都是如果,没有定数,全是变数,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心里不安。
当她驾驶车子冲出地下停车场,避开路旁因为雷暴而倒下的树木时,她其实有一瞬的疑惑,因为这次任务和之前的都不一样,她并非处在事件之外,她处在了事件中间,成了事件的一部分,亲身经历了危险。
早在一开始,当看到任务和进度条的时候,她就有过一些想法。
她猜测过这些都是救助类的任务,类似帮人规避风险,获得功德,从而累积自己的木筏升级进度条。
但很快,这个猜测就被她自己推翻。
虽然她帮着郑菲菲和老板娘规避了一些危险,但她感觉这个部分都属于后面加成的5%进度条里的。
换句话说,如果她没有掉手机,也没有决定打包,郑菲菲和老板娘没能规避危险,等事件过去之后,她的任务大概依然能算完成,只是会少了加成的部分。
这样的任务,模棱两可,缺乏准确度,只要起始部分完成了,结果如何并没有强制要求,绝对不会是救助类任务。
之后,她猜测这有可能是主线剧情,或者说因为她尚未给主角取名,所以她来到这里后填补了这个空缺,成为了世界主角。
现在“漂流岛屋”这个金手指也在她手里,这样的猜测似乎也说得过去。
由此再推测,世界主角拥有气运,所以能主导推动剧情,帮助其他人规避风险——尤其今天在地下车库发生的事,让她稳固了这个猜测。
可现在陈法的来电,却又让事情回到原点。
所以真正的危险不在地下停车场,而是地铁!
所以这一次,和之前的任务并无区别。
她依然不可能百分百主导推动剧情,少了这个百分百的绝对性,这就不会是主线剧情,她也没有填补世界主角的身份。
她现在感觉,自己更像个工具人。
打个比方,就像是到了某个时刻,必须要出现的一个扳手,存在的意义是拧一下某个螺丝,让附近的两个齿轮能维持转动,不至于脱轨。
至于这两个齿轮转的是快是慢,是否有被磨损,就不是扳手能管的事情了。
可这个扳手,真有存在的必要吗?
她到底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
**
舒馥裹着珊瑚绒的睡袍站在小阳台上,阳台玻璃外,雨已经比下午的时候小了不少,但一直都没有停过。
无论电视台新闻还是网站上,都是这场特大暴雨和雷暴的相关消息。
那场可怕的雷暴,维持了十几分钟,绥城有多处树木和导电的低矮建筑被击中,一些在建筑里躲避的行人也因此受伤。
绥城从没出现过雷暴,灾难来临时很多人缺乏基础的常识,着急想要躲避雷暴,仓皇奔走之际却被雷暴直接击中,瞬间陷入休克状态。
有的人走运,被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但也有人遭遇雷暴时孤身一人,等到被人发觉时已经彻底没了呼吸。
暴雨导致的地铁洪水事件和雷暴灾难里,一共出现了十一名遇难者,伤者四十多名,在和平年代,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但舒馥知道,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晚上九点之后,窗外的雨又大了起来,哗哗的水声,即便关着窗户空气里也弥漫着潮湿阴冷的水汽。
舒馥整理好手环空间内今天购买的物资,照例把一些非食品类又没有保质期的物品规整之后放入了漂流岛屋,等收起木筏回到客厅时,竟觉得有些冷。
其实温度不算特别低,夜晚在十度左右徘徊,但因为下雨,到处都散着阴冷的湿气。这种温度开空调和用煤油炉都有些夸张,她最后取出了暖风机。
暖风机亮起来,打出暖暖的橙黄的光,驱散了她周身的冷意。
舒馥裹着睡袍,盘腿坐在沙发上,还是打开笔记本电脑,在网上发了匿名帖。
——假设一下,我现在穿进一本书里,我不是主角,但我每天都要去完成一些任务。这些任务琐碎无序,例如吃饭、上班、和谁见面……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你们觉得这类任务于这本书而言,究竟有何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