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齐桓公欲封禅泰山,管仲如何劝阻?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通史演义!
楚成王得知郑国没有参加首止之盟后,非常高兴,说:“现在我可以得到郑国了!”于是他派使者向申侯联络,想要与郑国修好关系。原来申侯曾经是楚国的官员,他口才好,贪婪而且善于阿谀奉承,楚文王非常宠信他。到了楚文王临终的时候,担心继位的人不能容忍他,所以就赠给他一枚白璧,让他去投奔其他国家躲避祸患。申侯于是去了郑国,在栎地侍奉厉公,厉公对他也像在楚国时一样宠信。在厉公复国后,申侯成为了大夫。楚国的大臣们都和申侯有交情,所以今天他们通过这个关系,想要申侯从中游说,让郑国背弃齐国而投靠楚国。申侯悄悄地对郑伯说:“只有楚国才能抵挡齐国,何况有国王的命令呢?否则,齐国和楚国都会成为郑国的仇敌,郑国就无法支撑了。”郑文公被他的话所迷惑,于是暗地里派申侯去楚国表示臣服。周惠王二十三年,齐桓公率领盟国诸侯攻打郑国,围困新密。当时申侯还在楚国,他向楚成王说:“郑国愿意归附在您的庇护之下,正是因为相信只有楚国才能抵抗齐国。如果大王不救援郑国,我就无法回去交差了。”楚成王与群臣商议后,令尹子文建议道:“召陵战役中,许穆公死于战场,齐国对此很同情。许国对齐国的事务最为尽心尽力,如果大王能出兵攻打许国,那么诸侯必定会来救援,这样郑国的围困就自然解除了。”楚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亲自率领军队攻打许国,同时也围困了许城。当诸侯听说许国被围困后,果然放弃了对郑国的围攻而前往救援许国,楚军因此撤退了。申侯回到郑国后,自认为有保全郑国的功劳,洋洋自得,满怀希望地期待能得到更多的封赏。但郑伯却因为申侯在虎牢战役中的表现,认为申侯已经做得太过分了,没有给予他更多的爵位和赏赐。申侯因此难免有些怨言。第二年春天,齐桓公又率领军队攻打郑国。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自从上次伐楚战争回来后,与申侯有了矛盾。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孔叔说:“申侯之前用国家去讨好齐国,独占了虎牢战役的功劳。现在他又用国家去讨好楚国,让你们的国君背弃了道义,自己招来了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如果一定要杀了申侯,那么齐国的军队就可以不战而胜。”
孔叔将信呈给郑文公。郑文公因为前一天没有听从孔叔的建议,逃避了盟约,导致齐国两次进攻郑国。他感到内疚和懊悔,并将责任归咎于申侯。于是他召见申侯,责备他说:“你曾经说只有楚国能够抗衡齐国,但现在齐国的军队已经到了我们的门口,楚国的援军在哪里?”申侯正准备辩解,但郑文公却命令武士将申侯推出去斩杀。郑文公把申侯的首级装在盒子里,让孔叔献给齐军,说:“我国君主过去误听了申侯的话,没有能够维持与您的友好关系。现在我们已经惩罚了他,派我在这里向您请罪,希望您能宽恕我们!”齐侯一直很欣赏孔叔的贤能,于是答应了郑国的请求,和平解决了这件事。后来,齐侯在宁母召集了其他诸侯国会盟。但郑文公仍然对王的命令心存疑虑,不敢亲自前往参会,于是派他的世子华代他前往宁母,听从齐侯的命令。
郑文公的儿子子华和子臧都是嫡夫人所生的儿子。因为夫人最初很受宠爱,所以立子华作为世子。后来,又立了两个夫人,她们也都有儿子。嫡夫人的宠爱逐渐减弱,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此外,还有南燕姞氏的女儿,她被嫁给郑国宫廷作为媵妾,但还没有被君主宠幸。有一天晚上,女子梦见一个英俊的男子,手持兰草对她说:“我是你的祖先伯儵。现在我用国香赠送给你,希望能够祝福你的国家兴旺发达。”说完后,他将兰草交给了女子。当女子醒来时,整个房间都散发着香气,她还和同伴说起了自己的梦境。同伴嘲笑她说:“这可能是你即将生一个贵子的征兆。”那天,郑文公来到宫中,见到了这个女子,对她产生了好感。周围的人都相互看着笑。郑文公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便将女子的梦告诉了他。郑文公说:“这是个好兆头,我来帮你实现这个梦。”于是命令采摘兰花佩戴在女子身上,说:“以此作为信物。”晚上,郑文公召唤这位女子侍寝,她怀孕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兰。这位女子逐渐受到宠爱,人们称她为燕姞。世子华看到自己的父亲对燕姞如此宠爱,担心将来会有废除自己地位的事情发生。于是他私下和叔叔詹商量。叔叔詹说:“得失都是命中注定的,你只要尽到自己的孝道就行了。”世子华又和孔叔商量,孔叔也劝他尽孝。但世子华并不高兴,便离开了。子臧性格喜好奇特古怪,用鹬鸟的羽毛制作成帽子。师叔说:“这不是符合礼仪的服装,希望公子不要穿。”子臧讨厌他直言不讳,就去向哥哥子华倾诉。所以子华与叔詹、孔叔、师叔这三位大夫心里都有了嫌隙。
到这个时候,郑伯让子华代替他去参加会议,子华担心齐侯会责怪他,不愿意去。叔詹催促他让他赶快动身。子华心里更加怨恨,想着要为自己找个保全自己的办法。见到齐桓公后,子华请求把周围的人屏退,然后说:“郑国的政治,实际上都由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个家族掌控。逃离盟约的战役,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家族主导的。如果您愿意帮我除掉这三个大臣,我愿意让郑国归属于齐国,就像附属国一样。”齐桓公说:“好。”然后按照子华的建议,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诸侯们之所以服从齐国,是因为我们尊重礼仪和诚信。你背叛父亲的命令,不能算是尊重礼仪。用友好的态度来谋划颠覆别人的国家,也不能算是诚信。而且我听说这三家族都是贤良的大夫,郑国人称之为‘三良’。我们尊重盟主,是因为我们要顺从人心。违背众人的意愿,只图自己一时的痛快,必然会招来灾祸。在我看来,子华将会自食恶果,您最好不要答应他。”齐桓公于是对子华说:“世子你所说的,确实是国家的大事。等你的国君来了,我会和他商量这件事。”子华听了,脸上泛起红晕,汗水湿透了衣背,于是告辞回郑国去了。管仲讨厌子华的狡猾,所以把这件事泄露给了郑国人。郑国的国君先得到了消息。等到子华回来报告,他编造了一个谎言说:“齐桓公非常不满意您没有亲自前往,不肯答应我的请求,建议我们转而向楚国求援。”郑文公大声喊道:“你这个逆子,差点卖掉我们的国家,还敢说谎?”他让左右把子华关进了一个幽室里。子华在墙角密谋逃脱,但郑文公派人将他杀死了,正如管仲所预料的那样。郑国的另一个公子臧逃到了宋国,但郑文公派人在他途中追杀他。郑文公感到抱歉,因为齐桓公没有听从子华的建议,于是他派孔叔前往齐国致谢,并请求重新结盟。胡曾先生在咏史诗中写道:“郑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难撑。子华奸命思专国,身死徒留不孝名。”这是在周惠王二十四年的事情。
这年冬天,当时周惠王病得很重。王子郑担心后宫会出现变故,于是先派遣下属王子虎前往齐国求援。不久,惠王去世了。子郑、周公、孔召和伯廖商议决定先不宣布丧事,然后星夜派人秘密报告给王子虎。王子虎把事情告诉了齐侯,于是齐侯召集了其他诸侯在洮地会盟。郑文公也亲自来参加盟誓。共同歃血盟誓的有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个国家的诸侯,他们都各自写了奏章,派大夫送到周朝。参加这次盟约的大夫有:齐国的隰朋、宋国的华秀老、鲁国的公孙敖、卫国的宁速、陈国的辕选、郑国的子人师、曹国的公子戊和许国的百佗。这八个国家的大臣一起出发,盛装前来参加盟约,他们以问候为借口,聚集在王城之外。王子虎先行报告消息,王世子郑派使者召伯廖来问候和慰劳,然后才发布丧事消息。各位大夫坚决请求拜见新王,周公和召公侍奉郑王主持丧事,其他大夫借机向新王表示敬意,并以王的名义慰问。于是,遂公请求王世子郑继位,百官都来朝贺,这位王世子郑就是襄王。惠后和叔带暗自叫苦,不敢再有别的想法。襄王在第二年改了年号,通知各国。
襄王元年春天,祭祀活动结束。襄王命令宰相周公孔赐给齐国胙肉,以表彰齐国支持王室的功绩。齐桓公提前得到了消息,于是又大规模地联合诸侯在葵丘聚会。当时,齐桓公在路上,正好与管仲谈论周室的事情。管仲说:“周朝的嫡庶之分不明,几乎引起内乱。现在国君的储位还没有确定,应该尽早确定,以避免日后的麻烦。”桓公说:“我有六个儿子,都是庶出的。按照长子继承的原则,没有问题;按照贤能的原则,昭子是最贤能的。长卫姬侍奉我最久,我已经答应她立无亏为储君。易牙、竖貂这两个人,也多次推荐过。我喜爱昭子的贤能,但心里还没有决定。现在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仲父你来决定。”管仲知道易牙和竖貂这两个人是奸佞之徒,而且长期得到卫姬的宠爱。他担心,如果让他们继承王位,他们会在未来损害国家利益,对内对外结成党派,必定造成国家政治混乱。公子昭是郑国姬妾所生,而且郑国一直与齐国有盟约,如果让公子昭继承王位,这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是,管仲回答:“如果要想继承伯业的功名,就必须要选择一个有才能的人。既然你认为公子昭很有才华,那就应该立他为世子。”桓公说:“我担心无亏会倚仗长卫姬的支持来争权,怎么办?”管仲回答:“周王的地位,都取决于您的决定。这次会盟,您挑选一个诸侯中最贤明的人,把公子昭托付给他,又何必担心呢?”桓公听了点点头。
等到了葵丘,各诸侯都已经到齐,周公孔也到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住处安顿下来。这时,宋桓公去世,世子兹父把国家让给公子目夷,但目夷不接受。于是兹父继位,成为襄公。襄公遵循盟主的命令,尽管正在服丧期间,也不敢不来参加会盟,于是他穿着黑色丧服前来参加会议。管仲对桓公说:“宋国的公子有让位的美德,可以称得上是贤人了!而且他身穿黑色丧服来参加会议,显示出对齐国的尊敬。有关储君的事情,我们可以信任他。”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便让管仲私下去拜访宋襄公的住处,表达齐侯的意思。襄公亲自来见齐侯。齐侯握着他的手,诚恳地嘱咐他说:“将来要靠您主持大局,保卫国家。”襄公感到惭愧,不敢承担如此重任,但心里已经感激齐侯对他的信任,并暗自答应了。
到了会盟的日子,贵族们衣冠楚楚,环佩铿锵。诸侯先让天使升上祭坛,然后依次升坛。坛上设有天王的虚位,诸侯面向北方拜谢稽首,如同朝见天王的仪式,然后各自按照地位次序就座。宰周公孔捧着胙肉站在东边,传达新王的命令说:“天子要对文王、武王进行祭祀,让孔赐给伯舅胙肉。”齐侯要走下台阶拜谢接受。周公孔阻止齐桓公下拜,说:“天子有另外的命令:考虑到你是伯舅且已经年老体弱,又承受了很多劳苦,所以赐予你一级官阶,不需要再行下拜。”桓公想要依从周公孔的意见,但管仲在旁边提醒道:“君主虽然要谦虚,但我等臣子不可以不尊敬。”于是,桓公回答说:“天地的威严是不会因为距离远近而改变的,我岂敢贪图王命,而放弃我的职责呢?”他迅速下阶,再次跪拜并且低头,然后登上堂台接受了祭品。其他诸侯们也都认为齐国的礼仪非常恭敬周到。因为诸侯还没有散去,桓公再次重申盟约,颂扬周朝的“五禁”规定:不要堵塞泉水,不要挡住谷物,不要随意改变树木的位置,不要拥有多个妻子,不要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他宣誓道:“我们所有加入盟约的国家,都要言归于好。”然后,他将这些规定记录在书中,附在祭品上,让人宣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杀牲歃血。所有的诸侯都被这种庄严的气氛所感染,毫不怀疑地信守盟约。髯翁有一首诗说:“纷纷疑叛说春秋,攘楚尊周握胜筹。不是桓公功业盛,谁能不歃信诸侯?”
盟约的事已经完毕,桓公突然对宰孔说:“我听说三代时期有封禅的仪式,这个仪式是怎样的?可以告诉我吗?”宰孔说:“古代人封禅泰山和梁父山。封泰山就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用金泥和玉简来祭祀天,以回报天的恩赐。因为天处于高处,所以增高土坛以象征高。而禅梁父山就是在梁父山上打扫干净地面后祭祀,以象征地的低。使用蒲草编成车辆,用草席作为祭品,祭祀完后就地掩埋,这是为了回报地。三代时期接受天命兴起,得到天地的庇佑,所以举行这个盛大的仪式来答谢天地。”桓公说:“夏朝的都城在安邑,商朝的都城在亳,周朝的都城在丰镐。泰山和梁父山离都城那么远,还要封禅祭祀。现在这两座山都在我的封地内,我想得到天子的宠爱,重新举行这个久远的仪式,各位觉得怎么样?”周公礼观察到桓公的态度有些高傲,似乎有点自视甚高。他回答说:“如果您认为可以这样做,谁敢说不可以呢?”桓公回答道:“等到明天再和大家商议这件事情。”于是所有的诸侯离开了盟约的地点。宰孔私下去找管仲说:“封禅这件事,不是诸侯应该插嘴的。仲父能不能说一句话来劝阻呢?”管仲说:“我们的国君喜欢争强斗胜,可以巧妙地夺回,但很难用正当的理由来劝阻。我现在就试试说吧。”于是管仲晚上去见桓公,问:“国君真的想封禅吗?”桓公回答:“为什么不信?”管仲说:“古代封禅的,从无怀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证的有七十二家,他们都是因为接受天命,然后才得以封禅。”桓公很不满地说:“我南征楚国,到达召陵;北伐山戎,让令支割地求和,孤竹被斩;西行穿越流沙,到达太行。诸侯没有不听从我的。我主持过三次兵车大会,六次衣裳大会,九次联合诸侯,统一天下,即使与三代受命相比,也不过如此。封禅泰山,祭祀梁父,以示子孙,不是很合适吗?”管仲说:“古代受命的君王,都是先有吉祥的征兆出现,然后准备物品进行封禅,这个典礼非常隆重。鄗地上的嘉黍,北里的嘉禾,都是为了这个盛大的仪式而准备的。江淮之间的一种茅草,一根茎上有三片叶子,被称为‘灵茅’,只有王者受命时才会生长,这是用来祭祀的。东海送来比目鱼,西海送来比翼鸟。这些吉祥的物品,十有五种是不请自来的。都将这些记录在书本上,成为子孙的荣耀。现在凤凰和麒麟没有来,而猫头鹰却经常出现;嘉禾没有生长,而野草却茂盛。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进行封禅,恐怕列国的有识之士都会嘲笑您了!”桓公听后很不高兴。第二天,桓公就不再提封禅的事了。
齐桓公回国后,自认为功勋卓着,无人能比,于是更加致力于修建宫殿,力求豪华壮丽。他所乘坐的轿车和所穿的礼服等制度,都与国王相同,因此引起了国人的非议。管仲便在府邸中修建了三层高的台子,名为“三归台”。寓意百姓归附,诸侯归顺,四方蛮夷也都来归附。又在门口树立了屏风,以遮挡内外视线。还设置了反坫,用于接待各国的使臣。鲍叔牙对此表示怀疑,问道:“国君奢侈,你也奢侈,国君超越礼制,你也超越礼制,这难道合适吗?”管仲回答说:“君主不辞辛劳,为了成就大业,也只是追求一时的快乐和满足。如果用礼法来束缚他,他会感到痛苦而产生懈怠。我之所以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替我们的君主分担一些指责。”鲍叔牙虽然口头上表示同意,但心里并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话说回来。当时周太宰孔从葵丘会盟结束后辞别归去,途中遇见晋献公也来参加会盟。宰孔告诉献公说:“会盟已经结束了。”献公听后非常懊恼地跺脚说:“我的国家离这里那么远,没能赶上观赏华丽的衣裳盛况,真是太遗憾了!”宰孔说:“您不必为此感到遗憾。现在齐侯自认为功勋卓着,有了骄傲的心态。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齐国现在正处于骄傲的顶点,很快就会走下坡路。您不用着急去参加,不去也没什么损失。”于是,晋献公便调转车头向西返回。在途中,他突然生病,回到晋国后便去世了,导致晋国陷入了大乱。想要了解晋国混乱的始末,请听下回详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