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悔不当初 大汉朝会 (第2/2页)
“爱卿诚意满满,朕就收下了。”
林子夫闻言大喜,急忙跪倒谢恩。
“林县令转告你的朋友,让他安心生活。”
“多谢大人!”
杨逸不了解其中的隐情,但贾诩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当初一名选错路的龙城军将领,陛下早就忘了他是谁。
桃花醉名不虚传,大汉君臣都是赞不绝口,就连安夏都破例喝上了一小口。
杨逸刚回到京城,就被荀彧等大员包围,各种政事听的他头都大了,随后便是堆积如同小山一般的奏折等他批示。
他感觉这一切比“开疆拓土”困难多了。
“还是要办法离开京城。”
虽然回到京城还不到一天,杨逸已经开始盘算起离开的办法。
他的动向却被荀彧准确捕捉。
“陛下,此次返京还望多停留些时日,朝中不少臣工您还没有见过。”
荀彧的话让杨逸多少有些心虚。
身为君主,不仅连朝臣都认不全,甚至有些还从未见过面,确实说不过去。
“文若辛苦了!”
“臣并不是想要表功,而是陛下需要和朝中大臣多磨合,这样对于我朝的良好运转有益。”
“文若的品格朕如何会不清楚,朕是发自肺腑觉得爱卿辛苦。”
“多谢陛下!”
杨逸绕着圈就是不肯给出承诺,荀彧也没有办法。
第二天朝会,果然有许多陌生面孔都是第一次见。
讨论完土地新政全国推广的情况后,杨逸主动将话题转移到军事方面。
“高宋政权疥癣之疾却牵制了五十万黄龙军,对朝廷财政是个不小的负担,北疆战事基本结束,是时候解决江南问题了。”
诸位大臣听他这么说,都开始纷纷思考,只有那些了解杨逸的人清楚,他们的君主已经开始厌烦无聊的政事,准备继续征战,为大汉开疆拓土。
“陛下,末将整训完成二十万新军,请求随陛下出征。”
高顺第一个站了出来,接连缺席了多场大战,他不想再错过平定江南的战斗。
“好,任命高顺为新军统领,不日随朕出征。”
“得令。”
在高顺完美的配合下,杨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事情敲定下来。
荀彧只能暗中叹气,接受眼前的事实。
他这个“后勤大总管”的职务算是摆脱不掉了。
“高宋也清楚我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最近正在积极整军备战,又招募了一百万新兵。”
负责情报的贾诩对高宋的动向了如指掌。
“人数再多又什么用,将领昏聩,兵无斗志,这样的军队还不是一触即溃。”
关羽对于高宋则是充满了蔑视。
“高宋政权不过冢中枯骨,指派一名大将统兵即可平定,又何必御驾亲征。”
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但荀彧还是想努力一下。
“天下未定,朕又如何敢懈怠,只有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作出表率,方能令我军战力保持在巅峰。”
“陛下高义!万岁、万万岁!”
杨逸的话感动了满朝文武,所有人都高呼万岁跪倒行礼。
荀彧也没有想到最终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
“诸位爱卿平身!”
“只要我们大汉君臣上下一心,迟早会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到时我们再来享受这盛世太平!”
他的话惹的朝臣再次齐声高呼万岁!
受周边氛围影响,高子瑜都不禁感到热血沸腾,虽然众人商议的是如何攻打他出身的家族,也丝毫不在意。
高子瑜已经完全心向大汉,特别在收到父亲的死讯后。
“微臣恳请随同陛下出征,为平定江南贡献微薄之力。”
“好,其志可嘉!”
杨逸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只要支持对江南用兵,就值得夸奖。
荀彧却知晓他根本不清楚大殿中所跪是何人。
“他是吏部员外郎高子瑜,前朝丞相高怀德独子。”
“高卿弃暗投明,并行大义灭亲之举,更加值得褒奖。”
“高宋没有微臣的亲人,只有仇家。伪帝高怀远残忍杀害家父,并且还将其坟茔踏平。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恳请陛下允准臣随军出征。”
高子瑜再一次请求能够随同杨逸一同出征。
“高怀远的暴行令人发指,身为人子,自当为父复仇。准许高卿随军出征。”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