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双双被重用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梁山不老!
后来我听说,海外有一暹罗国,国主名叫李俊,宰相姓萧,善书米蔡苏黄,但不怎么爱理朝政,将朝堂事务交于副相,整日饮酒习字、赋诗论剑,不知是否就是萧让哥哥?
不想了,不管他是不是萧让哥哥,这日子还得照常过。我李铁牛最怕的事,就是动脑筋。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铁牛一生只知进退,不管得失。我李铁牛是个粗人,从小就不爱读书,也不喜欢思考问题。我只喜欢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种地、打铁、盖房子、喝酒。我觉得这些事情不用动脑子,只要有力气就行。我也不羡慕那些有学问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是些书呆子,只会说一些空话,做一些没用的事。
可是,最近却做了一个梦:村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是我的哥哥,名叫萧让。他说我们的父母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他一直在外面流浪,最近才找到了我。他还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诗人,写出世界上最美的诗。我听了他的话,觉得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有一个哥哥,也不相信他是个诗人。我觉得他是个骗子,想要骗我的钱。可是,他却拿出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我们的父母和两个孩子。我一看,就认出了照片上的自己和父母。我很惊讶,也很困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不相信他。我觉得他是个骗子,想要骗我的钱。我不想和他有任何关系,也不想听他说什么诗。我只想要过我自己的日子,不想被他打扰。我就把他赶走了,让他不要再回来。可是,他却没有放弃。他每天都来找我,给我送一些吃的和用的,还跟我说一些他的故事。他说他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曾经在很多地方发表过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他说他之所以会流浪,是因为他被人陷害,失去了一切。我听了他的话,还是觉得很奇怪。我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也不知道什么是诗。我只知道我自己的日子,就是每天种地、打铁、盖房子、喝酒。我觉得他说的那些东西,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切实际。我就跟他说,我不想要什么梦想,也不想要什么诗。我只想要过我自己的日子,不想被他打扰。我就又把他赶走了,让他不要再回来。可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每天都来找我,给我送一些吃的和用的,还跟我说一些他的诗。他说他的诗都是关于生活的,关于自然的,关于爱情的。他说他的诗都是用真心写的,都是用灵魂写的。他说他的诗可以让人感动,可以让人快乐,可以让人启发。他说他的诗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听了他的话,还是觉得很奇怪。我不知道什么是感动,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启发。我只知道我自己的日子,就是每天种地、打铁、盖房子、喝酒。我觉得他说的那些东西,都是些无聊的东西,没有意义。我就跟他说,我不想要什么感动,也不想要什么快乐,也不想要什么启发。我只想要过我自己的日子,不想被他打扰。我就又把他赶走了,他不走。我生气了,我怒骂道:“不走是吗?那好,先吃我铁牛一拳!”结果我们就打起来了。
这时候,梦醒了。很奇怪,我会打萧让哥哥?我尊敬都来不及呢!于是又想起他来。这也许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萧让哥哥是否到过那个他娘的什么暹罗国,是否真做了什么他娘的宰相,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好。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还活着,这比什么都好。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到现在还活着的已经没有几个了,希望他们都能好好地活着。
这一年,朝廷大事频发。先是蔡京离奇裸死,接着童太师贯先生被人用神臂弩射死,然后高太尉俅先生也被童贯先生事件牵连下狱。这时候肯定要进行一番人事调整。
宋徽宗赵佶时期的重臣主要有:蔡京(太师、左相、魏国公)、童贯(太监、枢密使、太师、楚国公、广阳郡王)、王黼(右相)、梁师成(太监、校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朱勔(威远节度使)、杨戬(太监、大内总管)、李彦(太监、大内总管、杨戬的继承者)、高俅(殿前司太尉)、宿元景(侍卫司太尉)等。(注:关于左相大还是右相大?北宋以左为尊,南宋则以右为尊)
先是殿前太尉宿元景作为宋徽宗的心腹官员,顶替了蔡京的左相之职。这是赵佶最想重用的大臣,自己信得过,人又没有野心。宿元景长相俊俏,为人宽厚,驭下有恩,但却与童贯、蔡京等权奸不是一路人。在朝堂上向宋徽宗反映民间疾苦,举荐忠臣良将。他反对对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终于促成徽宗下诏,他亲奉诏书驰往梁山进行招安事宜。梁山招安后,他又举荐宋江等人征辽讨方。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有一些想法和计划。他总是私下先与宠臣宿元景商议,然后才拿到朝堂上廷议,以免被蔡京等权臣驳回。有一次,赵佶想要增加边军的军饷,以改善团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安心保家卫国。他私下里与宿元景商量,宿元景表示赞同。赵佶听后非常高兴,决定将这个计划拿到朝堂上廷议。第二天,赵佶在朝堂上宣布了增加边军的军饷的计划。蔡京等人听后,立即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增加边军的军饷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引起社会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民变。赵佶听后,感到非常生气,但又无法反驳蔡京等人的观点。这时,宿元景站出来说话了。他表示,增加边军的军饷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是必要的措施。他还说,如果蔡京等人不同意,就是对皇帝不敬和对国防事业的忽视,应该受到惩罚。蔡京等人听后,非常生气,组织人员反驳宿元景。但最终,赵佶决定增加边军的军饷的这个计划实现了。赵佶对宿元景的表现非常满意,对他更加宠信。然而,增加边军的军饷的计划却引起了文官集团的不满和反抗。他们纷纷弹劾宿元景,抗议政府。赵佶得知后,非常震惊,他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在文人集团面前不堪一击。他立即下令提拔心腹,并提升宿元景为侍卫司太尉。以擢升亲信的方式来加强皇权。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权的大小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相比于明朝,宋朝的皇权并没有那么大,有时候皇上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为了防止自己的部下也像自己一样发动兵变夺取皇位,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武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并给他们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担任地方节度使,这样就避免了他们对皇权的威胁。此外,赵匡胤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职务,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等。在宋朝,皇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宋朝的官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们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发言权,有时候甚至可以反对皇帝的决策。比如,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等人发起了“庆历新政”,主张改革弊政,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宋仁宗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犹豫不决,最后改革失败。在宋朝,文人的地位很高,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皇权提出批评和建议。比如,苏轼就曾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
相比之下,明朝的皇权要大得多。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一个乞丐出身,他通过多年的征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员和百姓的监控等。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贪污腐败,如颁布《大明律》、《大诰》等法律法规,严惩贪污腐败行为等。在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皇帝可以随意任命官员,甚至可以诛杀大臣。比如,朱元璋就曾经因为功臣蓝玉谋反,牵连诛杀了一万五千多人。
总的来说,宋朝的皇权并没有明朝那么大,有些事,皇上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是因为宋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健全,官员的权力更大,文人的地位更高,而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皇帝可以随意任命官员,甚至可以诛杀大臣。所以,宋朝的皇上总是会培植一两个股肱之臣。否则,真的会成为孤家寡人,啥事也做不成,还会被活活气死。
那么,由谁来顶替童贯的枢密使掌控朝廷军队调令?由谁来顶替高俅的殿前司太尉掌管禁军?于是,赵佶德派人传召宿元景商议,这是他的习惯。不和宿元景商量,他觉得不踏实。于是,宿元景急匆匆来了。
赵佶问道:“现在枢密使、殿前司太尉空缺,太尉以为何人可胜任?”
宿元景道:“老臣以为,授武胜军承宣使吴用可授枢密使。”
赵佶惊道:“武胜军承宣使吴用不是梁山旧将吗?怎可任?”
宿元景道:“皇上问老臣,何人可胜任枢密使一职?老臣只知道武胜军承宣使吴用可胜任。至于他是否为梁山旧将,不在老臣考虑范围。”
赵佶问道:“假若吴用仍想反叛?怎么办?”
宿元景道:“老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吴用不想反叛。”
赵佶问道:“太尉何以如此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