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异界大文豪!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一种总喜欢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身上人,别人听不懂,他们还总喜欢责备别人”
原本任一生是不想多说这句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对自己行为进行了一波似是而非的解释。
“同样的,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会因为别人一句他听不进去的话开始揣测别人的立场和目的,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时间所想到的只有阴谋论”
只不过让任一生疑惑的就是斯派克却因为自己认为的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话显得有些惊慌了起来。
不过任一生此时也没有过多的往心里去,因为此刻这些人的奇怪举动在他所剩不多的时日中已经不重要了,他很清楚自己得罪了那个叫道格的小监工是很难继续生存下去的。
虽然很后悔,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后续的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别人眼中是徒劳但是他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了。
《实践论》对人类的认识过程做了逻辑完整的论述: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首先是人的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最后再把理性认识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总而言之,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实践论》,那就是知行合一”
而什么又是知行合一呢。
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简单来说就是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人作为一种天生就具有恻隐之心的物种来说,很多人见到他人受苦第一时间就会有想施以援手的想法,其次才会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行动。
而有些人是先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施以援手,其次才会去生出恻隐之心,这两种心态没有什么谁对谁错之分,只不过是理性和感性的不同博弈结果而已。
而除开这两种人之外还存在一种根本不关心的,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际上他们原本是有的,但是因为一些经历导致他们的恻隐之心被蒙蔽了。
而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现实主义世界中的格物来做到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的知行合一。
直白一点来讲就是我们需要用行为和实践来揭开被蒙蔽的真心,靠本能行事,实现真正的做自己。
心即理也,天下无心外之事,心外之理,我们的所有善行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某些修行来净化自己恶的。
任一生这一波直接就是冲着以撒人的宗教去,通过性善论来驳斥以撒宗教所宣扬的那种世人皆有罪的思想,这无异于是正面撼动以撒宗教的根基。
没错,以撒宗教的根本就是通过宣扬人性的罪恶,来宣誓他们的存在。
而他们认为只要是人那么他们从一出生有带着罪恶而来的,俗称原罪。
原罪:
一是原初,即最初的人所犯的罪;二是原型,即人类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类型。
原的本义是指水流的起始处。后用“源”表此意。由水源引申指开始的、最初的,又表示原来、本来。“原”又表示谅解、宽容。
(《说文解字》):“捕鱼竹网。从网、非。秦以罪为辠字。徂贿切”,
本义为犯法的行为,引申为“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刑罚”、“苦难,痛苦”。
在他们的教义中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们沾染了罪恶所以才会堕落为人,因此在他们看来做人就是在赎罪,然而本质上就是上层人为了剥削下层人所找的借口而已。
这一点和性恶论又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性恶论,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因为就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他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
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