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染色 (第2/2页)
叶梓海听到之后,蹦了起来,嗷一声就窜出去了。
“大雅,刚才是谁叫唤呢!”
“祖母,我听着像是小海,回来我替你说他。”
叶梓雅是十分熟练坑自己弟弟。
“大姐,你可不许说啊!”
叶梓雅故作凶巴巴地,对着叶桃从头看到尾的大姐撒娇。
“知道了。”
叶桃看着调皮的妹妹,也随口答应了下来。
叶梓雅不准备染得多好,就是有个颜色就好了。
她准备把那些植物都按原身薅出来染色,剩下的动物们都按照现有的颜料基础染吧。
叶梓雅看着这几日每天很早出去的弟弟们,披星戴月回来也是心疼,回报还是很丰厚。
她之前因为做过古建筑复原的课题,所以系统地查过一些染料的资料。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
后来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
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马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
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又用朱砂,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
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
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
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
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
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炫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
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即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桕叶等。
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茜草用于染红的部位是根部,主要色素成分为“茜素”,萃取出的红色是暗土红色。茜草染色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媒染工序,如发酵、水解、高温等。
苏木与其他红色植物染料相比,上色效果好、价格低廉、又无需预先提取红色素。
因此染色技术简便易学,是进行植物染料开发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色彩。
苏木是我国古代胭脂的常见原料,现在也广泛应用于食品色素加工。
除了直接染色外,苏木和其他植物染料进行套染也可以得到一些其他色系的色彩。
姜黄是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姜黄、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等。
姜黄用于染色的部位是干燥根茎,内含姜黄素。
它可以直接染色得到黄色织物,也可加入媒染剂染出明度不同的黄色,姜黄是天然黄色染料中最有名、最鲜艳的染料之一,染色工艺简单,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癌等特殊功能。
蓼蓝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蓼蓝叶可供药用,清热解毒,亦可加工制成靛青,作染料。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有记载“五月,启灌蓝蓼”,这表明先秦时期已有蓼蓝的人工种植。
她脑海中隐约觉得这些,大多数在木头上不是非常能显色,不过她要求也不高。
她觉得只要有个颜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