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驿卒通信 (第2/2页)
无语!
这种方式要是他用到战场上那他不就成傻子了吗?
朱棣表面稳如老狗,内心疯狂oS!
........
苏玥看着评论区差不多了的时候,说?“好啦,我也知道这个不靠谱,下一个就是靠谱的啦!这
在春秋战国时期,信息的传递十分重要,所以皇帝为了更好传递信息,开始修建驿站,一直是流传下去。
理解起来其实十分简单,因为马是动物,也需要休息,所以每个驿站都有专门的驿马和“快递员”,上一个快递员到了后,会马上换人换马,按照路线接着传,类似于接力棒。
比如《后汉书》记载,东汉的驿夫在传递信件时,就必须头上戴着红头巾,肩膀上有红袖套,甚至身上背的包裹上面也有特殊符号,平常人见了这种人,都得好生招待,不敢惹怒。
因为在古代,驿夫身上都有“御赐金牌”,如果因为某个人耽误了送信,他可以有特殊的权利来惩罚对方。
当然,如果他没有送到信,也会被皇帝处死。
所以当驿夫是一个十分赚钱又十分危险的行业。
在古代特别是战乱时期,驿卒是最忙的时候,毕竟送的都是军情,十分火急,那么时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照唐代的要求,如果是骑马,一天最少要180里,如果是送给皇上的紧急信件,最少也要500里。
到了清代,速度提高,一晚上最少要走800里。
比如在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如果是前方打了胜仗,就必须以“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帝手中,最后皇帝看到后,高兴的不得了,其实已经是3天前发生的事情了。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他把驿卒比作是流星,意思就是非常快,比如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驿卒八百里加急把情报送到唐玄宗手里,仅仅用了5天时间,唐玄宗就知道了。
根据《大唐六典》记载,唐朝最鼎盛的时候,全国有1639个驿站,“快递员”共有2万多人,这还不算水路的驿卒。
当然,同样是驿卒,他们的身份也各有不同。
为皇家当差的就更为“尊贵”,他们虽然也是行在烈日下,但他们比寻常驿卒更吃得了苦,所以赚到的钱也更多,如果完成了“红旗报捷”,皇帝高兴了甚至会打赏这一条线的所有驿卒,比普通驿卒幸福多了。
不过,有奖赏就有处罚。
在古代由于山贼和强盗横行,他们有的人不认识驿卒,会直接抢走重要军情,一旦延误了军情,驿卒可能会面临家破人亡的后果。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着名的“快递员”,他就是李自成,李自成早年间在银川当过驿卒,后来驿站裁员,就不得不失去了工作,最后揭竿而起。
唐朝规定: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
唐代《唐国史补》中就记载,有一个负责快递公文的驿卒,因为一时疏忽,少发了一个地方,最后被皇帝处罚,不仅把负责这个地方的官员罢免,还把驿卒处以绞刑。
后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负责这个行业的官员会让多人去送信,甚至会邀请镖局的人来护送。
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受到发小孙蕙的邀请到高邮当差,其实就是管理驿站的业务,他发现大概是大运河就是最繁华的驿站,后来把很多问题反映给上级,还写了一篇《高邮驿站》的文章。
当然,由于军情需要,所以才有八百里加急,如果普通老百姓,就不得利用官方的资源,所以“八百里加急”一般不接民间订单。
如果老百姓有需求,要带给远方的亲人,或者寄信,一般都是选择普通邮件,最起码需要一个月左右收到,如果是加上回信,收到对方的消息最起码需要一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