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李清照(三) (第2/2页)
看起来不是他有问题,是这个后世脑子有问题。
嬴政放心了,就继续低头看竹简了。
至于这些文人墨客?他很忙,没空。
宋朝
李清照看着评论区这些讨论诗词的话,有些无语。
就是说她的诗词这么通俗易懂,这么朗朗上口,这么的低调奢华有内涵,他们怎么就不喜欢呢?
看到后面的评论,她放心了。
原来不是她的原因,是这些后世子孙没有欣赏的时间罢了。
只要他们有时间她的诗词肯定会被更多的后世子孙认可的。
李清照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看起来她要好好的写诗词了,万一那些后世子孙太喜欢她的诗词怎么办?
苏轼这些被后世子孙提过的文人墨客也是放心了,因为他们之前看天幕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开心。
毕竟提到他们那会儿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他们的诗词太多,给他们造成了负担。
他们还以为他们怎么领取,原来是因为他们要学习,给他们造成了压力。
毕竟但是大佬,他们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现在知道这个原因他们就放心了,只要不是嫌弃他们的诗词就行。
至于说对自己不自信?这是不可能的,这些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都是有傲气的人,怎么可能因为只言片语就质疑自己呢?
苏玥说:“你们知道吗?传说李清照不喜欢苏轼。”
才女李清照与才子苏东坡在历史上并无交集,却因一个意外产生了联系。
李清照出生时,苏东坡已经47余岁,两人在18岁时因为党争有了牵连。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了保持中立,既不支持变法派,也不支持反对派,但仍然与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张磊关系较好。
然而,苏东坡去世后,宋朝的元佑党人案爆发,受到牵连的官员有120余人之多,凡是和苏门有关系的都被牵连,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被躺枪,被迫卷入斗争的漩涡中。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虽然极力为亲家翁开脱,但宋徽宗一句永不录用,让李清照的父亲罢官返回原籍。
李清照此后夫妇分居两地,她再也没有踏入京城一步,就算是后来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的丈夫与公公也因为父亲的缘故得罪了蔡京,被迫在青州乡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李清照对苏东坡的讨厌,源于党争对她的家庭带来的伤害,这也使得她的下半生充满了忧郁和哀愁。
我寄相思与明月(自闭版):就是说这样子说也不准确,李清照除了《词论》之外其他的诗词对苏轼还算和气的。至少没有大肆辱骂。
日暮不思归:就是就是,毕竟自己的父亲因为这件事遭到了牵连,心里有些怨气还是很正常的。
不许人间见白头:对啊,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苏轼,就是苏轼也有迷茫的时候啊。
晚宁睡不着吖:就是就是,只能说时也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