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难题 (第2/2页)
以后谁的人,走出了框架的范围,就容易处理了。造成了损失的,由谁负主要责任,都是有前提了。
郡主为舒城的利益提供了庇护,而舒城成为了沧州发展的引擎发动机,形成新的经济中心,带动整个沧州的建设和发展。
新的灵物进出秘境通道的名单,是由上面多位大佬联合确定的,郡主这边秘境通关只需要执行而已。
张铭舒在这份名单的范围内,确认了自己家往来的灵物范围,并且为其中的部分争取到一定的通关优惠。这些都是小利益,但是积少成多,长年累月之后,就为家族积攒了一笔财富。
然后是舒城那边的税收,郡主这边每年抽成的比例依然不变的的情况下,前几年的直接减免了,并且未来十年的也都截留下来,由郡主这边的人确认,拿出来共同在沧州某些地方的建设使用。
张铭舒则建议将这些都用在道路的修建上,未来每年截留的税赋都是可以预算到的,在那个范围内,也就能算出来,每年可以动用的费用数量。也就可以算出来,大致可以修建多长的道路。
只有大道通往更多的区域,那些区域的连接和建设,才有可能展开。
驿站能够因为过往的人多起来,渐渐发展成村落;村落能够因为逗留的人变多,而成为集镇。小镇能够因为四周的开发,吸引来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也在这个发展过程里,变得更方便了、也变得更好了,也就能有更多的人留下来了。
小镇就渐渐变成了小城了。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年时间。
现在赢州和莫州的人口是基本足够的,北部的涿州那边则是溢出的状态了。各州这些年来,重新分配利益之后,也造成了许多新的流民出现,在有意引导之下,还是有很多人陆续迁徙到沧州来了。
大大充实了沧州的人口。只是土地的开发太慢了,依靠那些人慢慢来,实在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大发展了。所以张铭舒才建议,适当可以进行奖励或者补贴。
新迁移过来的人家,土地还没有开垦好,粮食上肯定是不够用的,如果可以奖励,或者借给他们渡过难关,就能够加速这个发展的过程了。
当初的白石庄就是这样子,快速建设起一个个新的村落。白石镇一开始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张铭舒也只能去借债买粮食,然后拿着粮食鼓励大家一起来开荒。
集体开垦的农田,种植的果树,约定十年时间,或者多少时间内,庄子上收取每年七成左右的收益。然后逐渐降低,如今每年收成已经控制在三成左右了。
而收上来的,张铭舒也拿出一部分,进行储备,灾年的时候再拿出来救济。也鼓励大家主动拿过来储蓄,是有奖励的,例如主动储蓄多少,庄子上就添补给他们储蓄的十分之一,加上去都算他们家。
例如储存了一石谷物,到时候就可以拿回去一石加十分之一回去。而没有储蓄的人家,只能拿到极少的救济粮而已,想多拿,则需要签借条了。而借给你,是有利息要计算的。
这样一来一出,期间就有大量的利益了。丰年的时候,大家也养成了储蓄的习惯了。许多经验,如今也都在舒城那边再次进行实践,其中也有许多需要临时进行调整的。
张铭舒一直提醒赵孝杰,不用顽固的以为白石庄那一套,是可以到任何地方都通行的。换了地方之后,原先的经验是要打折的。环境变了,许多变量都不一样了。
郡主也派人深入去了解和学习舒城那边的经验。倒是效果一直很不好。张铭舒提醒她,下面的人只会照搬舒城的形式,而不是学习经验教训。他们照搬过去之后,做不好了,责任可以推给舒城负责教的人。
他们自己就没有太多的责任了。管理的难题一直都在,你自己要长期闭关修行,下面的人不一定都能认真做事。所以这样是大部分时候、大部分区域都采用分封制度的原因吧,分下去之后,那个区域就是你们家的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发展起来,大佬在后面坐镇,就可以收获一定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