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七零胡同日常(14) (第2/2页)
说完,小邓转身进屋,堪称来去匆匆。
沈瑶低头看着自己提溜的布袋,忍不住笑出声。
别说,干这种活,她还挺得心应手。
回到丰收胡同,沈瑶先把罐头放在床头柜,自己去办公桌前给赵月月写了回信。
信件内容多是一些关心之言,再有就是山货野味和水果的问题。
如今京市罐头厂,主要做三类罐头。
肉罐头,蔬菜罐头,水果罐头。
其中肉罐头比较固定,也是罐头厂的招牌。
蔬菜罐头和蔬果罐头根据季节来,基本是有什么做什么,量多量少不确定,倒是没有剩余卖不出去的时候。
毕竟罐头属于热销货,走亲访客拎两盒罐头也很体面。
据说罐头厂早前还做过鱼罐头,但因为京市不靠海,鱼的供应比水果和蔬菜还要不固定。
没办法,最后只能砍断这条生产线,全力生产各种口味的肉罐头。
满满两页纸的信写好,沈瑶慢慢揉了揉手腕,将其封装入袋,贴上邮票,只等明天上班路过邮局把信投进去。
“妈,这是我同学邮来的蘑菇山货,你收着,到时做菜放些,鲜的很。”
包裹取出一半送到正屋田娜这边,沈瑶没忘留下一半给沈家。
沈瑶自觉得自己公平公正,娘家和婆家都要一视同仁。
田娜看了哎呦一声,说这些蘑菇和山货新鲜的很。
“今儿就煮一个蘑菇汤,在配上现烙的鸡蛋饼,保准你们吃撑。”
说完,田娜转头把吴招娣和王艳艳叫出来给她干活。
至于沈瑶?小儿媳妇都送了山货,哪还用得上伸手。
沈瑶看着吴招娣和王艳艳不情不愿,心说她这两个妯娌人没什么毛病,就是有现代大部分人的通病,懒。
单纯的不想动不想忙,哪怕日常上班也是偷摸歇着。
要不然吴招娣和王艳艳工作多年不能半点没有长进。
须知机械厂的临时工,哪怕干的久了也会转正。
但吴招娣就一直是临时工,工资也是最低的那一档,足以可见本人性子如何。
“妈,这些山货看着不错,是四弟妹带回来的?”
吴招娣看见沈瑶还在,笑着又和沈瑶搭话。
住在一起久了,双方都互相了解。
别说,吴招娣和王艳艳还挺喜欢沈瑶的性子。
懒归懒(她们自己也懒),但舍得花钱给家里买吃食。
这段日子,光是石头他们就吃了不少品种罐头。
罐头这种稀罕物,除了四弟妹,谁还有本事带回来。
“是啊,老四家的有本事,你们两个平日也不能太轻松。
总啃小两口多让人笑话,老四他们还没孩子呢。”
田娜张嘴就来,反正她说话直接,谢家人都清楚,不会太过计较。
王艳艳一边添火一边笑嘻嘻说明儿她就回家拿些猪杂。
“屠宰场别的不说,一些猪下水和猪尾巴猪耳朵有的是。
妈,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老四他们吃亏。”
“是啊,妈,明儿我去后厨申请,这几天把晚班上了。
到时给家里添两个肉菜,乐呵乐呵。”
两个儿媳妇的话让田娜很是满意,“就该这样,家里人得你来我往,日子才能好过下去。
老二媳妇,把灶台的火烧大一点,老大媳妇,把那些山货蘑菇洗些出来。
老四媳妇,你先回去歇着,等饭好了过来吃。”
沈瑶:……
沈瑶乖巧点头,转身走的痛快,反正婆婆说的都对,她一个小辈,听着就好啦。
沈瑶嫁过来谢家一个多月,生活的很是不错。
田娜这个婆婆虽然强势,但不是那种都要人低头的性子。
偶尔她们凑在一起还能说说八卦聊聊邻里街坊。
甚至沈瑶还会被田娜带着去郊外挖野菜摘野果,顺便从郊外的村子买些鸡蛋,鸭蛋或者各种青菜回来。
比起城里,住在乡下肯定哪哪都不舒服方便。
但乡下比城里一点好,地大宽敞能种菜自给自足。
有次田娜还和沈瑶感慨,当初她就想自己退休开个小吃摊,如今只能继续在机械厂摸鱼,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快了快了,说不准过几年国家形势一片大好。
不管是想要上学读书还是自己创业,都能实现。”
沈瑶吃完晚饭,拉着谢辞安畅享日后的美好生活。
谢辞安不知道上了一天班的沈瑶哪来的精力元气满满。
不过有沈瑶在,他的生活也多了许多乐趣。
“到时候我们都去读书,然后走出学校各自创业。”
谢辞安和沈瑶说起当初他在学校的一些事。
谢辞安聪明上学早又喜欢跳级,导致他的同龄朋友不多。
后来进了机械厂,打交道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大佬。
如今和沈瑶结婚,他才体会到了和同龄人交流的快乐。
两个人不仅是夫妻,还是同伴和互相理解的朋友。
“说到做到,一言为定。”
沈瑶和谢辞安笑着拉勾,随后又说起各自工厂的一些事。
大部分时间都是沈瑶在说,谢辞安充当一个倾听者。
至于建议?谢辞安不需要给出建议,沈瑶已经想好处理方案。
谢辞安:……老婆太厉害了怎么办?真让人幸福。
五月,天彻底热了起来,大街上也出现了半袖长裙这类搭配。
早前拜托周姥姥帮忙做好的衣服已经回到沈瑶手里。
沈瑶也没有辜负周姥姥的用心,基本几天一套来回穿。
而有沈瑶和谢辞安两个衣服架子做行走的模特,衣服版式自然受到关注。
沈瑶从中挑出几个人品不错的介绍给自家姥姥,顺便不忘从中赚取中介费。
毕竟这是周姥姥挂在嘴边的名言,亲兄弟明算账,不能影响感情。
“所以你就收了?会不会太多?”
谢辞安眼神宠溺,望着沈瑶的目光好似沁了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