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匪来袭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我是霸权!
“我们……”
“我们是保护百姓的队伍。”
老汉真诚的看着张云瀚:“可是,你们怎么都穿着缝起来的衣服?”
张云瀚:。。。
“老汉,咱们这怎么会……”张云瀚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
老汉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顾虑。
“长官啊,你们可比在其他的部队好滴多啊,张老总的部队,前几个月才刚刚搜刮过,咱这大这连过冬的储备粮都不够了。贼几年连年大旱,庄稼都没有收成,早晚都是要饿死滴,唉~”
老汉找了块干净的地拉着张云瀚直接一屁股坐下:“咱这里原先就人少滴很,现在,年年都在打仗,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过上美美滴生活。”
和老汉聊了很久,士兵们下午就搭起来了营帐。
张云瀚坐在营帐中,思考着该如何发展。
陇东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还有着2300亿吨的煤炭资源,这些如果开发起来,将会对本地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凭借这些可以发展重工业,而且还有着铁矿,其他稀有金属矿产。
只是限制这发展的是交通,以及设备,人才,更何况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如何发展?
想来想去,张云瀚决定,首先,必须维护区域稳定,这些个军阀都得打倒,没有什么发展能力的也要打倒,整合资源,整个大西北有1500万的人口,广阔的土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足以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但是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发展工业,一旦让西方列强知道,他们肯定不待见华夏自己发展出工业,按西方人说的,工业那玩意,你们要来干什么?有钱买不就行了?买办不好吗?自己研究啥啊。
但是放眼全世界,哪个列强不是因为工业起家的?列强崛起,皆因强大之工业。
单看英国,日不落帝国。
英伦三岛孤悬海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英国的贵族都以会说几句法语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英语在欧洲大陆更被视为下等人的语言。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却给原本被边缘化的英国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1倍。1764年,织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将纺纱效率提升15倍。1785年,工程师埃地蒙特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将工作效率提高了40倍,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被机械化大生产所取代。
而随着纺织业的兴起,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仅仅用于矿山抽水的蒸汽机经过改良后被用于纺织业——178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纺纱厂。之后,蒸汽机又被应用于冶金工业、铁路运输、蒸汽船等领域。到1825年,英国已有蒸汽机1.5万台(37.5万马力),从矿山到工厂,从陆地到海洋,到处是机器在轰鸣,到处是机器在转动,到处是机器在奔驰......
至此英国不仅在纺织业基本摆脱了传统手工业的桎梏,实现机械化,还在交通、冶金等诸多领域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至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当英国人以鸦片战争轰开满清王朝国门之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更要看到为坚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业基础,而这正是19世纪红衫军打遍世界无敌手的物质保障,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再看德国。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国的工业人口占比不足3%,依旧是一个农业国,加上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些因素使德意志人成为欧洲的三等公民而备受欺凌,以至于19世纪德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感慨,“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直到1834年,在李斯特等学者的呼吁下,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德意志国家才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至1846年,关税同盟的各德意志诸国已有313家纱厂和75万枚机械纺锭,拥有蒸汽机1139台(2.17万马力)。至1848年,德意志诸国铁路线总长达2500公里。
随后,德意志国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钢铁工业蓬勃而起,涌现出鲁尔工业区、萨尔工业区等工业重镇。至1870年,德国蒸汽机动力达248万马力,煤产量达3400万吨,生铁产量达139万吨,钢产量达17万吨,铁路线长度公里。
至此,德国工业一举超越法国,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2%,而这也为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取胜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法国、华夏等国家的战争赔款,德国工业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至一战前夕,德国城市化率达到60%,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5.7%,钢产量是英国的2.26倍,发电量是英国的3.2倍,铁路里程达公里,是英国的90%,煤炭产量为英国的95%,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
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成为德国敢于挑战英国霸权的底气所在。
如果说这只是旧时代的话,那么就不得不提到白头鹰和毛熊了。
1800-1850年的白头鹰,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北方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同时也出产木材、矿产等原材料;南方则是种植园经济,农场蓄奴,种植棉花、茶叶、粮食。
在南北战争后,白头鹰同德国一样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上白头鹰拥有比德国更好的发展潜力——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使白头鹰工业得到爆炸式增长——从1868年到1880年,白头鹰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至一战前夕,白头鹰的工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2%,钢、煤、石油和粮食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二战前夕,白头鹰的工业产量占全球工业总产量的38.7%。而这正是白头鹰在二战期间,平均每两个月建成一艘舰队航母,每年产4万架飞机,2万辆坦克的根源所在。
俄国。一战前夕,俄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8.2%,虽然貌似工业实力不俗,但工业产值中很大一部来自外国投资的轻工业,本国重工业只占全部工业的1\/5,也正是因此,俄国被称为“泥足巨人”。
在一战中,俄军装备大幅逊色于德军,局部甚至出现了3名士兵共用一支步枪的情况。在毛俄建立后,特别是在斯大林的钢铁工业化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毛熊迎来了高速工业化的时代,至二战前夕,毛熊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7.6%,而且工业结构以军工、重工为主体。
正是依靠强大的重工业,毛熊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4万架飞机,并最终打赢了卫国战争,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和白头鹰一道重新划定了战后国际秩序。
回溯历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华夏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徒有战胜国之名,却无有战胜国之实——一战结束后,山东权益被日本攫取;二战后华夏外蒙和东北的权益被白头鹰处分给了毛熊。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工业实力不如人、综合国力不如人。
由此可见工业对一个大国的重要性,当然,这些个列强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屈辱的巨人,华夏。
张云瀚了解这段历史,所以,他要复仇!对,就是复仇,不仅仅是一个列强,是所有的列强!!
而为了复仇就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一个完整的工业基础支撑。
那么就必须定下一个目标来,一个月可以拥有750人的士兵,大概两个营的兵力,可以将一个营完全作为主站兵力,2营拆分为两个营,招兵扩建2营3营,这样一个团就能迅速拉练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