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影卫出山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铸山河!
李信成本想着用《孙子兵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这次他失望了,看了一会儿,李信成彻底看不下去了,有时候字都能读错行,索性就不看了,随手把《孙子兵法》丢在书桌上,然后开始思考起来。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励精图治,想建设一个兆民阜成,四海宁谧的高丽国。就这样兢兢业业的努力了二十多年,高丽国呈现一片四海升平,家家有余粮,物富民丰的景象。只是前几年由于年龄大了,再加上年轻的时候连年征战,旧疾复发,才对朝政疏忽了管理,但是他也特意安排太子监国,帮助自己处理朝政,一是减轻自己的负担,让自己得到休息,给自己留点养病的时间,另外就是锻炼一下太子,毕竟太子年龄大了,是时候锻炼锻炼了,将来也好放心的把国家交给太子。可是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怎么就成这样了,现在高丽处境艰难,四面楚歌。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总以为是自己的工作出现了疏漏。他想着,估计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前两年高丽北部边疆的将领,进攻大周的辽东,夺取了一小部分领土,和掠夺了一些百姓,可是就当时的将领反应来看,大周反应很平淡,并不积极,最后只是积极的防御,也没有那种拼个你死我活的劲头。这才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周的军事实力就增长了这么快?还是大周一直在想着报复。这才处心积虑的等了那么长时间,要是这样的话,那大周也太可怕了,可是这也不对啊,这些年,由于大周皇帝的年老体衰,再加上频繁的爆发各种自然灾害,大周的火力肉眼可见的下降,这几年更是被突厥人按在地上摩擦,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一度丢失了大片的国土和老百姓。直到幽州的什么康王来了以后,慢慢的这种局面才有一些改变,但是大周的颓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嗯?康王,不对,康王来了以后,幽州的情况开始发生了转变,进而大周三晋大地也慢慢发生了转变。甚至是辽东都有了转变的迹象。难道是康王发动的这次对高丽的战争,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果只是康王的话,他哪来的那么大自信和勇气,以一两个府的蕃地,就敢挑战我高丽国。他康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可是如果是大周国的话,现在的大周国他是知道的,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个实力,况且现在突厥人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周国呢,他大周国敢如此兴师动众的出兵我高丽国吗?难道自己的国家不要了,还是和突厥人达成合作了。可是也不对啊,大周和突厥这两个国家是世仇,怎么可能和好呢,况且礼部左侍郎出使突厥的时候,突厥人也准备对大周用兵呢?大周朝廷现在自顾不暇,怎么可能一下子分出那么多兵力,腾出那么多的精力来对付我高丽国。这样看来,绝对不可能是大周朝廷了,难道真的就是康王!幽州府的康王?可是康王的实力真的那么大了吗?真的那么恐怖了吗?我高丽国虽然比不上大周国,可是在周边这几个国家也是仅次于大周和突厥的存在啊,看看周边的马韩辰韩,那两个国家哪一个不被自己收拾的服服贴贴的,哪一个不对我高丽国俯首称臣。以前大周强盛的时候,我有自知之明,不敢与之一战,但是现在的大周,呵呵……我高丽自信有能力与大周拼死一战……李信成不知不觉思考了很多,似乎也想明白了很多,可是很多事情,他还要继续的求证一番。在没有得到求证之前,他不敢妄下言论,毕竟这是军国大事,这不是儿戏。
李信成抬头看着窗外。不知何时,高丽都城下起了小雨,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在诉说着一场悲凉的往事。李信成站在窗前,目光所到之处皆是无尽的阴霾。心中那份惆怅如同乌云一般,难以消散。雨滴拍打着窗户,如同悲伤的旋律在心头回荡。雨水激起的薄雾笼罩着窗外的景色,似乎将一切幸福的日子都掩埋了。李信成收回了目光,然后看到书桌上那一摞奏折,看到奏折他突然想起,前段时间,有大周送来的讨伐高丽檄文,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番,快速来到书桌前,快速的翻找着那份讨伐檄文。不大一会儿,他就找到了那份檄文,随后仔细的看起来……
读完之后,他差不多确定了,这次就是康王代替大周来讨伐高丽的。以前他还以为是大周朝廷授意康王来,讨伐高丽的。现在看来,情况不是原来的那样,就是康王自己。弄明白了以后,李信成赶紧在脑海中翻找着康王的资料,可是想来想去,他只知道康王叫李玉青,还是一年前,边疆将领攻打辽东的时候知道的,其他的就再也没有关于康王的只言片语了。
随后他找来自己的影卫,这是一支特殊的情报部队,他们超脱于朝堂之外,是自己当大将军的时候手把手打造出来的,专门为了刺探重要情报,和重要的时候打探消息的时候用的。大臣们虽然知道皇上手里有这支部队,其实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其他的他们一概不知。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对李信成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前他迅速统一高丽,又在朝堂之上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高丽全国。然后打压异己分子等等,这支影卫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前些年,他身体不好,旧疾复发,他只好让影卫负责寻找一些珍贵的药材,而这支影卫他们也不负所望。确实找到了很多珍贵的药材,而自己的病也在这些药材和医生的精心照顾下,逐渐好转起来。
而后,李信成也让影卫们彻底放松一下,休休假,让他们该回家探亲的回家探亲,该休息的休息,只留下少部分人,负责一些日常的工作。现在高丽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影卫们也休养的差不多了,该动用一下这支影卫了。不一会儿影卫的头目金升就来到了皇上李信成的书房。李信成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金升,随后说道:“坐吧,你我二人不必多礼。”金升说道:“陛下,有什么事情,你就吩咐,卑职万死不辞。”李信成听着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心头一暖。这才是愿意为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啊。随后李信成的思绪飘向远方。回想起以前的种种事情。
金升,今年三十五岁,从八九岁跟随自己,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自己交给他的任务,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当时金升全家被前朝迫害,全家人都被杀光了,就只剩下他自己从血泊里逃了出来,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金升一路北上,逃到清城,由于路途遥远,年龄又小,他一路乞讨为生,等逃到清城的时候,已经瘦骨嶙峋,面黄肌瘦,饿晕在了路边,恰好此时李信成得胜归来,看见了路边的金升,于是就将他带回了府中,就这样金升侥幸逃脱仇家的追杀。随后他就一直跟随着李信成,而金升也特别的勤奋,而且天赋异禀,短短几年就成为了李信成军中的刺探信息的高手。而且手段繁多,刺探出来的消息准确率极高。最后李信成登上皇位以后,就把金升从军队中调离出来,让他负责组建一支情报部队,直接对自己负责,旁人不得过问和插手。对此朝中的大臣们也颇有微词,五次三番的让皇上把影卫纳入国家体系,这样也可以进行监督和考核。但是李信成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群臣一看,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金升也不负所望,极为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让朝中的大臣们更是无法议论,金升用自己的行动彻底堵上了大臣们的嘴,证明了自己,也维护了皇上的权威,自此以后影卫就超脱于朝堂之外了……
李信成把思绪来回来,然后看着金升说道:“高丽国现在的情况,想必你比我还清楚了吧,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给你们一个任务,务必打探清楚大周幽州府康王李玉青的一切信息。同时也把高正帅,阮小二,吕忠等将领的信息打探清楚。看看康王府的兵力如何,后勤准备的怎么样,他们的战斗力,水师战船等等一切消息,越详细越好,越快越好。”金升听了过后站起来说道:“好!陛下。卑职这就去行动!”他很干脆利落,说完之后,就和李信成拜别了。
李信成看着金升走出书房,不由得小声说道:“还是那么的急性子,一说打探情报,比啥都积极,唉,随他去吧。自己不就是看中他这个性格嘛,自己用起来放心,也很顺手!”
随后李信成坐在椅子上,又开始思考着其他的事情,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满面愁容,旁边的太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也是干着急,他一个太监又能帮着做什么呢。他本想提醒皇上不要思虑过度,要注意休息,注意自己的身体。可是话都到嘴边了,又咽回去了,现在的高丽国多事之秋,皇上哪能不着急上火呢。换作是谁,都得着急忙慌的啊。再说了,他说了皇上也未必能听啊。还是不要打扰他了,随后又默默的退出书房,站在书房外的门口……
而吕忠这边则是把这边的情况,全面写了几封书信,分别送往康王李玉青,高正帅那里,还有阮小二那里,让他们随时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他不是有意和谁炫耀什么,其实他本来可以不给阮小二写信的,但是他想了想,还是给阮小二写了一封信,以便接下来阮小二可以根据事实情况,制定或者改变一些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
信送出去以后,吕忠就全面的的开始治理浦里三里明山等地,一是快速而又坚决的清除敌对势力,另外就是加强这三座城池的防御。同时在三城之间打造一支快速的后备部队,以便能够随时支援这三座城中的任何一座。等三座城池巩固稳定以后,他又开始到处搜查储存粮草和各种物资。好在这三座城池虽然不大,但都是海陆交通要道,平时就是高丽国的一个物资中转站。所以这里平时储存了大量的粮草,不愁吕忠找不到粮草。吕忠又命令士兵,往船上补充了很多粮草,还有淡水,蔬菜,各种食物等,随时准备着。有备无患嘛。
经过吕忠一系列的努力之后,这三座城池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而这时黄沙也送来书信说道:“禀告大都督,我们的情报联络人员,已经和惠水城的守军联系上了,现在双方正在积极的拓展保护这条信息渠道,由于山路崎岖,有伤亡,也有人受伤,所以信息的传送速度会很难,很慢。”
吕忠看完书信后,心里想着,看来这里的地形对他们还是有着很大的约束的。现在仅仅只是送个书信就那么麻烦,将来要是互相增援,支援粮草等等,那岂不是难于上天啊!所以这个问题,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得想办法解决一下,他不奢想着能够彻底解决,但是能够改善一些也是好的啊,总比没有改变要好吧。随后他就把手底下的将领集合起来,说了一下信你中的事情,然后让各个将领着重讨论了一下山路崎岖,交通,通信困难的问题。让大家群策群力,献言献策。争取能够早日得到改善。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成立一支专门的山地通信队,负责考察山路,通信,以及将来的粮食等各种的运输。并且准备从高丽找来一批矮脚马,配备给专门的山地通信队。同时让他们加强训练,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争取早日适应山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