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比起金银,他更关心找没找到玉米、土豆 (第2/2页)
朱祁钰笑,推说自己以往还是郕王时没别的消遣,就喜欢看些个杂书。
时间久远,竟也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瞧见过。
只恍惚有这么个事体,故而有此一问。
哦哦哦。
董福汇恍然大悟般点头,说难怪难怪。难怪人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疟疾,又叫冷热病、打摆子。
严重起来,可是要命的。
这什么金鸡纳树若真有此疗效,倒也确实是个好良药。可惜这株叶子都干枯了大半,怕是回天无术了。
亏董福汇准备充分,不但有树,还带了不少种子回来。
又言说那木薯虽有毒,但耐干旱,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且产量颇为不错。去皮用冷水泡个两三天,再换水煮个两遍就能彻底去除毒性。
不但饱肚,风味还很独特呢!
往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种一种,也能给当地百姓添些粮食。
红薯又叫番薯、地瓜,不知何年何月从番邦传来的。一棵苗子上也能结许多,且嫩叶嫩茎可当菜,地下的块茎能当菜也能当主粮。
只是那东西饱肚快,饿得也快一些,还容易通气。
都不是董福汇心之所向,但有皇命在身而已。哪里想着,苦心收集那些皇爷反应平平,却对这俩搭头爱不释手呢?
吓得群臣连连劝说,生怕他被那据说有毒的木薯给害了去。
朱祁钰转手把东西交给了户部尚书,让他赶紧安排人手,往广东、云南、广西之地尝试种植金鸡纳树、木薯跟红薯。
且细细记录种植过程、肥水情况与产量等。
剩下那些种子、苗木等,也都得着人仔细种在皇庄里,仔细观察着。看看是否有食、蔬、药之外的作用。
户部尚书眉头刚一皱,喃喃了句皇爷此举是否有些过了。
这新粮食作物之类,哪是那么易得?
朱祁钰就正色:“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百姓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谈什么安居乐业?关乎百姓饭碗、菜篮子的事,都不是小事。”
“莫说筛选个几十数百样,就算大海捞针,能有所得,也是值当的。君岂不知占城稻于宋之功?”
这几句话落地,别说户部尚书了,满朝文武都羞惭低头。
连夸皇爷高瞻远瞩,是臣等浅薄了。
朱祁钰自认才华能力不强于任何大臣,只是有梦境那领先当前数百年的见识加持而已。
所以态度上一直温和又包容。
闻言赶紧安抚,说众卿也是为免铺张浪费。虽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大明云云。
然后就在众人感动的目光里笑问:“既然事实证明,海贸大有可为,是不是该正式操持起来了?相关法律法规,也该完善了吧?朕私库满满当当,能跟周王叔祖谈谈那四万顷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