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得想办法把铁血郡王收归囊中!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晚唐:开局一条船!
郭昕凭着手中一支孤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能在安西战场跟吐蕃数十万大军抗衡时间长达五十三年,绝对是个大才。
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吐蕃出兵占据河西,使得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断绝了跟中原的联系。
王命阻绝,补给中断。
郭昕和李元忠、扬袭古率领不到两万人的残军,一方面要维护西域小国的社会治安,一方面跟吐蕃十万大军战斗。
在如此极其艰险的局势中,郭昕对外联合回鹘汗国,对内整合西域各小国的资源和人力,跟吐蕃王朝全力周旋。
吐蕃一直想占领北庭和安西,从未放弃过对大唐在西域驻军的劝降。
郭昕从来都是严厉拒绝,并且用陌刀和马槊表明立场。
公元768年,一队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大唐边军老兵出现在长安西郊,他们穿越长达一千多里的敌占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朝廷带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安西四镇留后郭昕派遣信使上告大唐天子,大唐边军将士依旧死守西域疆土。河西、安西诸地,瓜州、沙州、甘州、凉州、肃州还飘扬着大唐的战旗。”
这些边防老兵历经千难万险,拼死带来的消息,放在后世,意味着什么?
这就好比穿着土布军装的中国军人,一路乞讨来到北京,告诉人们,在海参崴,在冲绳,还有中国的驻军,中国军队还在牢牢地守卫着这些属于中国的领疆!
只是这时期的大唐王朝,边防空虚,外敌纷至,民变四起,各地藩镇割据,桀骜不驯,听宣不听调。
回鹘汗国趁火打劫,索要土地财帛,强聘女子和亲。
吐蕃大军甚至一度攻入关中,长安陷落,天子外逃奉天。
大唐王朝虽然付出惨重代价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国势已经跌落历史最低谷。
朝廷跟在西域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断绝音讯多年,应对内乱尚且自顾不暇,已经没有了继承天可汗遗志,继续经略万里西疆的实力和雄心。
满朝文武公卿,对那片曾经属于大唐王朝的西域早就不做奢望着。
哪曾想,当年郭子仪推举其侄子郭昕去巡抚河西、安西,出任安西四镇留后,竟然还有如此出乎意料的惊喜。
唐代宗马上派出秘使,试图穿越吐蕃在河西走廊的层层封锁线,去西域寻找这支大唐边军。
只可惜这队秘使没能完成圣命。
直到九年之后,大历七年,也就是公元772年,来自长安的天子秘使突破层层险阻,来到龟兹。
安西都护府终于收到了朝廷的回音。
这些让吐蕃人闻风丧胆的大唐边军忠勇将士,东望长安,全军集体嚎啕大哭。
唐代宗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封武威郡王。
四镇将士全军人人都破格提拔七级。
相当于后世我军上等兵跃升一级军士长,少尉擢升少将。
然而,内忧外患的大唐王朝,除了给安西军将士们一纸任命,并其它无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兵员和粮草补给更是一点都没有。
好在这十多年中,郭昕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后世我军精神”,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了筹集军费,郭昕在西域铸造发行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同时征召西域诸多小国那些不甘心被吐蕃人奴役的各族青壮当兵,竭尽所能支撑着大唐的战旗不倒。
可以说,郭昕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帅才,而且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也是顶端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