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安排 (第2/2页)
他和村里的人不熟,还得老林家出面才能借到。
杨父拖网的时候观察过,这一大片海域适合带鱼和毛虾生存,不然也不会那么多。
毛虾旺季到十一月份,带鱼旺季就久了,能直接捕捞到过年呢。
也就是说,他们得借一个多月,那么长的时间,送这些东西也不知道那边同不同意,到时候再看看,实在不行就租用,按天算,一天几毛钱就行。
杨清桦皱眉:
“咱们码头不知道收不收毛虾啊,估计要拿到县城那边卖才行。”
杨父也跟着愁上了:
“对啊,咱们村没有捕捞过毛虾,阿富也不知道认不认识老板收,运到大兴镇也远,走海路又耽误时间。”
童瑶想了想,想到个好主意:
“咱们多买点冰,网上来后放货仓里冰好,运回村里自己晒呗。
晒干让娘叫上村里的大娘挑拣好杂质,我回去打电话给肖老板,他不是租咱们店铺卖干货吗,估计也卖虾皮,到时候咱们叫他过来收就行。”
杨父和杨清桦眼神一亮:
“对,这样好,我们咋没想到这个法子,也就是晒的时候麻烦点,挑虾皮嘛,简单得很。”
“嘿嘿,阿瑶真聪明。”
挑虾皮这活村里老小都知道啊,他们村虽然不是专门捞毛虾的,但沿海渔村嘛,毛虾旺季后都会有货车开过来,那些老板就会让村里大娘和年轻媳妇们挑选。
一天挑下来,称重后能赚个五六毛的工钱。
杨父和杨清桦就是渔民当惯了,想出来的法子都是直接卖。
很少想到能晒干后让人上门。
其实村里的渔民也一样,一辈子打鱼惯了,出海回来直接拉码头卖了就完事。
谁能想到卖干货,一天天的出海就够忙的了。
指望自家女人拿出去卖?别想了,她们出村都不敢,大字不识一个,出去都怕回不来。
最重要的是,村里人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花几毛钱坐车是真的舍不得。
除非家里有喜事,不然万万不会出村的。
这就是这年代农村人的现状。
不然也不会说这年代是黄金年代,只要敢走出村,敢第一个吃螃蟹,都能赚钱。
“娘,俊俊饱饱。”
童瑶起身去洗手,给小祖宗收拾碗筷,顺便洗脸洗手。
哎,锻炼孩子吃饭是好事,就是费孩子,也费娘。
小家伙不会用筷子,协调力也不好,用勺子都勉勉强强,不耐烦了就直接用手抓。
喂饱自己后,就开始玩得全身都是。
杨溪俊是个小吃货没错,饭菜都能吃完,但碗里肯定会剩下汤汁啥的,这时候别指望他能老实,往往会开始自言自语的玩过家家。
童瑶给他收拾完,小家伙就开始给娘找事了。
“娘,小凤要家家。”
嗯,家里新成员有名字了,爷三起名叫小凤。
本来叫小凤凰的,小家伙念不过来,直接叫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