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回到1973做暖男 > 第74章 淘换到宝物

第74章 淘换到宝物 (第2/2页)

“有这么严重啊大娘。”方明放下背篓,指着里面的东西:“这是上次您纸条上写的那些米面白糖和豆油,要不你先放起来。”

“谢谢小方,他们都着急的不得了了,饿的不行啊!对,我还是先把东西放起来,保险为好。”大娘提了提背篓,感觉拿不动:“小方,你帮大娘放到密室好吗,大娘提不动。”

“这不合适吧大娘。”方明不是不想帮,主要是上次大娘说了,那是她们家的密室,里面应该有不少贵重的东西,自己哪能随便进去。

“小方,大娘相信你,你可以自由进出。大娘这两天还想了,咱们离的这么远,你来一趟也不容易,万一你来了大娘不在,那不就抓瞎了。以后大娘就给你一把家门钥匙,他们需要的东西,大娘如果不在家,你就直接放到密室就是了。”

方明想到,这又是人与人之间一次信任的升级。

来到另一房间,大娘教方明挪动柜子,用脚使劲踩动其中一块砖,一个洞口便缓缓打开了。顺着一层层台阶便进入一个地下空间。

点亮煤油灯,呵!空间还真不小,还有些桌椅木柜,估计里面也应该有些值钱的东西。

“小方,知道怎么进来了吧?以后大娘不在,你就把要换的东西放这里就好了。”接着又道,“方明,我就在这里把下次要换的东西交给你,省得出去再遇到什么麻烦。”

大娘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黄布包裹着的物件。打开一看,金光闪闪。是一件立式佛,佛像头顶发髻,表情平和,身穿偏衫式袈裟,左手握着一只净水瓶,身体笔直地站立于莲花托之上。

“小方,主家说,这个佛像是唐朝的。我怕出现差错,专门让咱们榆县解放前开当铺的于老板掌眼。他说,这尊金佛确实是唐朝铸造的。造型精巧,工艺精湛,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是嘛!”方明兴奋不已,拿过来仔细观瞧。

小金佛不算太大,也就15cm左右那么高。但年代久远,做工精巧。放在后世不能说价值连城,却也价值不菲。

受金银换粮的启发,方明觉得现在应该是收购这些物件的最佳时机。持有人得到了救命的粮食,这对他们来说是最为要紧的事。如果命都没了,要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物件又有什么用。

对于方明来说,虽然现在这些东西不被人们看好,但这就是收藏。不被看好价钱就低,价钱低收藏就划算。等到可以自由拍卖的时候就是发大财的时候。

“大娘,人家没说想兑换点什么?”

“字条上给你写着呢!”大娘告诉方明。“不过这尊金佛人家好像要的多,50斤白面,10斤猪肉。”

方明想想,划算,太划算了,再过二、三十年,它的价值可就不是一袋白面几斤肉的价格,恐怕得一车皮面粉几十头猪来换了。

“小方,看见柜子上那个梅瓶了吗?那就是刚才给你说的当铺于老板拿来的,他说这叫宋代缠枝牡丹纹梅瓶。当时他是给了出典人200两白银,但典期到后出典人无钱收回,便成了于老板的心爱之物 。”

方明抚摸着这件精美的物件,也是爱不释手。

他记得自己前世在电视鉴宝节目中看过介绍。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流传已有千年。

梅瓶初称经瓶,本是酒器,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讲筵也叫讲经,讲完之后大家要吃饭,当时的酒便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经瓶。

皇家如此,民间也争相效仿,经瓶一时间成了大小酒铺里的寻常物。

后有人发现,将一枝梅花插在这造型独特的经瓶之上,瘦骨嶙峋的梅枝与造型婀娜优美的经瓶搭配起来,更具独特的韵味风情,梅瓶之名便因此而来。

正如宋诗所云:“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方明心想,这也就是现在特殊时期,人们缺衣少粮,生活困难。不然他们也不会就这么便宜地把手中的心爱之物舍弃。还是粮食惹的祸。

“这件于老板要多少东西。”方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要的也不少。50斤玉米面,10斤白面。2斤白糖。5斤豆油。”

方明再仔细观察这件器物,体形修长,肚大口小,釉质细腻,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是名副其实的梅瓶中的珍品。

“大娘,你把纸条给我,我好回去备货,人家也是急着等粮呢,咱也不能让人家每天饿着肚子等。”

大娘掏出小纸条,除了梅瓶和小金佛,还有几根大小黄鱼,要求兑换的东西都不多。

看来这些人把这些东西已不当一回事,先是保命要紧。

怕时间长了引起麻烦,方明包好梅瓶,放入背篓,带上小金佛和几条黄鱼匆匆离开大娘的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