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05章 鬼子火箭炮现身!

第105章 鬼子火箭炮现身! (第2/2页)

“一营明白!”……

各营相继报告收到,并立即开始做相关准备。

与此同时,独立旅炮兵团也依照指挥部传来的命令,准备全力支援第18团。

围歼33师团的战斗,在炮兵团腾出手来之前,暂时取守势。

沁县古称铜鞮,周代即设县治,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

沁县城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已近千年,城墙厚实牢固,城门宽大雄伟,素有“襄垣的城,沁县的门”之称。

沁县东出武乡,西连沁源,南下潞安,是上党盆地的北大门,也是晋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这样的文明古山城,在倭寇“三光”政策的铁蹄下化为瓦砾。

连同周边的村落,亦被抢掠、焚烧一空。

我军缺乏重武器,为避免倭寇侵占后难于攻城,在其侵占前,将城墙拆除。

倭寇二次侵占沁县后,抓民夫修城,在夯土城墙外包砖。

沁县虽小,却有瓮城,瓮城的面积很小,里面只有一个影壁墙。

各营收到命令后,几分钟,火箭弹就落了下来。

这一次没有使用子母弹,而是用的专为拆墙设计的高爆火箭弹。

它的战斗部装药量达到了2吨特能踢当量。

96枚火箭弹都轰在了城墙上或者瓮城当中。

大地在疯狂颤抖,县城四周火光冲天。

初春清冷的早晨,像是一下子就进入了极亮、极热的盛夏的正午一般。

连躲在战壕里,第一道防线的鬼子,都看到了火箭弹爆炸的冲击波,刮倒小树的场景。

有的鬼子产生了富士山喷发,引发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的幻觉。

有的鬼子在心中感叹:我大膏药蝗军也有了火箭炮,可是,与哈齐路的火箭炮相比,我们还是改叫“窜天猴”吧!

刚刚升到肚脐的士气,被近百枚火箭弹,重新摁到了脚踝。

也就一两分钟时间,火箭弹就停了,接下来是不间断地155毫米重炮点穴式打击。

哪里还有未被推平的城墙,哪怕就会被多枚155毫米重炮重新犁一遍,一定要把城墙变成坑坑洼洼,但能通过步战车的“坦途”。

没用20分钟,城墙已经彻底无处可炸了,重炮又转移了目标,转向鬼子各处防线。

不过,因为防线的延长,炮击密度降了下来。

18团的炮兵营也加了一把火,重点打击41师团的第一道防线。

又过了十分钟左右,155毫米重炮也停了下来。

18团的炮火开始延伸。

“哈齐路要冲锋了,把火箭炮推出来!”

鬼子不等上级命令,迫不及待地将最后的底牌亮了出来。

它们已经不敢再等了,再等的话,可能这些火箭炮一炮未发就被炸毁了。

鬼子的火箭炮并没有集中到炮兵联队使用。

也没有放进军火库。

而是放在了前沿阵地的各个步兵中队。

就简单地挖了战壕,把它们放到了战壕里,再蒙上干草。

这就是“灯下黑”原理。特战队员们,谁都没想到鬼子会这么不把火箭炮当回事!

这才找了一夜都没找到。

此时特战队员们正藏身在南沟村附近的沿孩沟。

南沟村位于沁县县城东南方向黑脑山脚下,距县城仅1公里。 是一个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村庄。

先说一下这个地名问题:

南沟村在晋省用现在的地图随便一找就好几个,在襄垣南偏东有一个;在武乡西北有一个;在沁县西南有一个。

就是没找到黑脑山脚下的那个南沟村。

黑脑山也没找到,倒是找到了黑垴山,在榆社西偏北。

首先,村级地名重复的情况很常见;其次,由于历史变迁,村子的位置和名字也变化很大。

这里就对着现在地图上的地名凑合着指挥战斗吧。

鬼子的火箭炮被炸毁了一大半。此时南沟村鬼子只剩了一门能用的火箭炮。

鬼子把火箭炮上盖着的几棵草扯下来,调整着炮口。火箭炮上原本厚厚的草,被冲击波吹得只剩了几棵。

特战队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鬼子阵地上的各个方位。

胡显泗见到鬼子的这个东西,迅速与脑中存储的照片相重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