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466章 祸水东引(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生于红楼末年!
旧朝末年,因受到土地兼并、赋税徭役及各地战乱影响,先后有上百万流民躲进郧阳山区。
盖因此地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兼有水陆两便之利,小麦、水稻、土豆等高产农作物都可以在此耕种,只要肯劳作,不用担心最为基本的生存问题。
李鸿基、宋康年等人率领大顺军主力从长安城中撤出,抵达郧阳山区以后,本欲在此暂作休整,以图后续发展。
然而,此地早已被原任潼关总兵田玉峰所盘踞,双方的矛盾旋即滋生。
田玉峰视郧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眼见大顺军主力前来,心中自然多有不满与警惕。
早些年,李鸿基作为义军首领,打仗顺风顺水,行情不断看涨。田玉峰自然唯他马首是瞻。
可后来,随着大顺军主力在山海关城下被清军击败,李鸿基先是撤出北平,后又撤出长安,显现出穷途末路之象。
甚至连李鸿基身边颇受信任的左丞相牛聚明,也投靠了冀国公府一系,李鸿基的宠妃窦氏也被冀国公周进做主,许配给了牛聚明做老婆。
在这种情况下,田玉峰便不像往常那般,对李鸿基俯首听命了。恰恰相反,他反而还担忧大顺军会抢夺他的地盘,分走他的资源。
于是在大顺军初到之时,田玉峰便处处设限,对大顺军的粮草补给、营地安置等诸多事宜多加刁难。
李鸿基与宋康年则认为,在这旧朝正统摇摇欲坠、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乱世,当以联合抗敌为重。
他们期望能与田玉峰达成合作,共同对抗外部压力。
因而,对于田玉峰的刁难起初多有隐忍,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往田玉峰处,阐明合作之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明当下局势之危急,唯有携手方能有一线生机。
但田玉峰却固执己见,他自恃郧阳地势险要、自己经营许久,对大顺君臣的提议不屑一顾,甚至变本加厉。
他不仅继续在物资上封锁大顺军,还暗中煽动郧阳当地的一些势力与大顺军作对,散布谣言,蛊惑人心,试图让大顺军在郧阳难以立足。
大顺军将士们见田玉峰如此作为,自是义愤填膺,纷纷请战,欲给田玉峰以教训。
李鸿基与宋康年虽极力安抚将士,但面对田玉峰的步步紧逼,也逐渐意识到和平共处已几无可能,一场冲突似乎在所难免,双方关系愈发紧张,犹如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好在田玉峰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了,毕竟李鸿基是他曾经的老领导,对他曾有所提携。
田玉峰便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由他负责向李鸿基营中输送丁壮、粮食若干,让大顺军主力得以修整。
但大顺军须得在修整完成后,从郧阳地区转移至豫西、鄂北等地。
李鸿基兵少将寡,明知道对方是想将他礼送出境,却也只能被迫接受田玉峰的这个提议。
不过,有了田玉峰送来的大量钱粮物资补给,李鸿基、宋康年等人总算在郧阳地区寻得了一丝喘息之机,得以休养生息,实力渐次恢复。
休整完毕后,二人遂统领大军,浩浩荡荡朝着豫西南方向进发。
其行军路线蜿蜒曲折,大军所过之处,烟尘蔽日,百姓皆避之不及。
当大军行至豫西南境内,意欲夺取邓州作为前出基地时,宁南侯左昆山早已严阵以待。
左昆山久历沙场,深知来者不善,其麾下将士亦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两军对垒,战场气氛凝重,仿若乌云密布,一触即发。
随着一声号角划破天际,双方即刻陷入惨烈厮杀。李鸿基与宋康年所率之军如汹涌浪潮,奋勇向前;左昆山之军亦不甘示弱,顽强抵抗。
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彻云霄。箭矢如飞蝗般穿梭于两军之间,不断有将士中箭倒下。长枪挥舞,利刃相交,鲜血溅洒在这片豫西南的土地上。
激战持续良久,双方均损失惨重。大顺军一方,众多勇猛之士血洒疆场,伤亡将士不计其数,然其军队主力尚在,仍保有一定战力。
左昆山所率之军亦是尸横遍野,伤者无数,精锐之师亦有折损。
眼见己方伤亡渐多,且敌军亦无力再战,李鸿基、宋康年与左昆山皆心生退意。
最终,交战数日之后,双方各自鸣金收兵,拖着疲惫且伤痕累累的身躯,缓缓退兵,只留下那满是疮痍的战场,无声诉说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这时候,新任豫省总兵李信所率领的新编豫军,也正式进驻南阳府城,并分出一部人马,向邓州方向迅速移动。
虽然说,南阳府,包括邓州在内,都属于豫省巡抚衙门的管辖范围之内。豫省巡抚徐仲华大人宣布投效冀国公府一系,意味着豫省全境被纳入了冀国公府一系的势力范围。
但大顺军和宁南军,前脚在邓州开战,新编豫军后脚就跟来了,是不是太不把大顺军、宁南军放在眼里了?
大顺军从长安一路逃窜,仅在郧阳地区得到一定补充,眼下又刚和宁南军大战一场,遭逢重大损失,他们是没有精气神和新编豫军再打一场了。
但宁南军对于新编豫军,却很是不忿。
宁南军好不容易赶走了大顺军,结果让新编豫军捡现成?
凭什么?
因此,驻扎在邓州城内的宁南军一部,不肯让出这座州城。
“不让?不让就打,炮弹给够,给我狠狠地轰炸一番。”听到一线部队传来消息,说是宁南侯左昆山坐镇邓州,不允许新编豫军进城,李信不由得勃然大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