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领导的考察 (第2/2页)
刘伯母在一旁说道。
“现在不需要,不代表以后不需要,过惯了安逸的生活,一旦要面临竞争,就有可能会被淘汰。”
“况且在我想来,这种形势也不好,我们企业的员工若是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产能起码可以提升30%,除去必须的原材料之外,那就是成本会降低很多。”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些消费型商品的企业来说,这就会让物价下降。比如自行车厂,可能原本一辆成本要200元,现在只需要180元,这可以让更多的买的起自行车。”
“咱们现在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票,就是因为企业生产不出来那么多东西,若是物资能够极大的丰富,票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陈拥军没说太多,高端的东西,只是从自己一个车间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咱们国家农业基础就很薄弱,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也很难得到发展。”
刘伯伯有些感慨的说道。
“刘伯伯也知道,我之前也在乡镇干过一段时间,也到农村考察过,我发现农民的积极性也不是那么高。自留地里的庄稼长势,明显比公社的要好许多。”
“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不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自己耕种呢。”
陈拥军前世农村出身,知道后世的农民土地政策。
“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自然是要归国家所有。自古以来,土地私有,最后很容易形成兼并,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听到陈拥军说这话,刘伯伯微微皱起了眉头。
“我说分地,并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国家的,只是把土地分给农民,让他们耕种,每年交够国家要求的税收,剩下的他们可以自由支配。”
“也可以说是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这样农民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
陈拥军知道是自己说的话不够严谨,当下解释了一下。
“古代也曾经有过官田分配给农民,可最后还是免不了土地兼并。”
刘伯母对此显然不“此一时彼一时,古代皇权不下乡,行政效率也没有那么高。现在我们的通讯、交通都比古代要发达,国家的行政效率也非常高,一些古代难以避免的事情,现在可以轻松解决。”
听了刘伯母的话,刘伯伯笑了笑,只要是保证土地所有权,以现在的国家行政能力就可以防止土地兼并。
“刘伯伯说的是,只要农民积极性提高,我们的农副产品可以满足需求,甚至还有大量的富余,那么一部分农民就可以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而带动工业的发展。”
“除了这个方法之外,我们也应该加大农业机械化,还有化肥的生产,提高土地的亩产,以及农民的工作效率。”
“原本十个人种的地,让四五个人,甚至三四个人便可以耕种,这样也可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补充到工业中来。”
陈拥军想起了前世,00年以前,大规模的农民并没有那么多。
00年以后,随着化肥、农业机械化大量普及,这才有更多的人选择进城打工。
“你的这个想法,我们当然也考虑过,可受限于地形,很多地方难以实行机械化。”
刘伯伯有些无奈,这个方法谁都知道,可实施起来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