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老曾的礼物 (第2/2页)
恰逢解放,各地地主都想卖田跑路,十个大洋能买几亩地,华家同意亲事,华潇春就嫁给大了17岁的刘圭仁。华家收了彩礼买进五亩地,解放后被划成中农。
华潇春在刘家育有一女一子,豆制品作坊本来只有刘圭仁和三个帮工。华进门后,华家为了帮两个亲戚,求到刘圭仁门下,刘同意让这两亲戚到豆制品作坊学手艺。
没过多久,政府组织街道给每户划成分,按规定是作坊帮工少于五人就没事,大于等于五人就是资产阶级,刘家帮工正好是五人,加上有个积极分子在推波助澜,刘家被划成小资产阶级。
这个成份让刘家二十年里在街道抬不起头,被带去参加无数次批斗会,直到老王出面作证,近期才稍微好点,街道和居委会没人再来找麻烦。
想到这些,华潇春举起酒杯,眼泪汪汪地对刘圭仁说:“老倌子,我家那两个不听话的人害了你,喝了杯中酒,日子会好起来。今天你想喝就多喝点,我陪你喝。”
见家庭聚会突然转为怀旧模式,刘正茂忙给父母夹菜,笑着说:“别光顾喝酒,吃点菜,一大桌子菜吃不完就浪费了。”
刘阳云也拍着华潇春后背,说:“妈,都过去了,你吃点菜。”
刘圭仁和华潇春都还沉浸在回忆中不说话,刘正茂想了想,说:“爸,有个事要你出面。”
听到儿子要自己帮忙,刘圭仁马上问:“什么事?”
考虑到刘圭仁每天没事干,多年来养成在河边孤独发呆的性格,刘正茂打算给他找点事干,说:“是这样的,早期的纪特、文字邮票不是停发了吗?我听人讲,这些邮票里有些会要涨价,我想让你帮我去方后街邮局那里收一些邮票。”
“儿子,收邮票卖高价是投机倒把啊,你爸刚过两天轻松日子,别为这事又犯错。”华潇春是真被运动搞伤心了,不敢有一点乱动的心思。
“妈,我没打算卖出啊,只是想收点好邮票收藏,这不犯法的。收藏邮票是个人爱好,国家是允许的。”刘正茂给刘圭仁和华潇春解释。
“儿子,可是我没集过邮,不懂里面道道啊!”刘圭仁面带疑惑问。
只要刘圭仁答应,刘正茂就有办法让他入门,不外乎用钱砸,交钱买经验,另外就是买集邮杂志给刘圭仁看,反正他上过几年私塾,《蒙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都背得滚瓜烂熟,还看过《中庸》《大学》,是因不开科举后,才出来学做生意。
“爸,你本来学习能力就强,先到方后街上跟邮票贩子多接触,慢慢就会了,过几天我在找点集邮的书给你看,你一定会成为集邮里手。”儿子夸老子学习能力强,刘圭仁还是有点不适应。
接下来,刘正茂在餐桌上就给刘圭仁科普纪特六珍、文字票里祖国山河一片红等集邮知识。
老纪特邮票,从1952年开始发行,到1966年停发,一共发行840枚,其中以梅兰芳、金鱼、菊花、黄山、蝴蝶、牡丹这六种邮票,堪称邮票收藏的翘楚。这六种邮票的特点是单套发行量少,绘画功底精湛,题材经典,符合收藏的“早、少、珍”的要求。
现在入邮市建仓正合适,这个时期,有空闲资金集邮的人很少,集邮还属小众活动,邮票也在极低价位。而刘正茂赚到的钱,目前没有其他投资渠道,既不敢存银行,也不敢大规模买房,能收到品相好、成套的珍稀邮票,等十年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后再出手,最少也是百倍利润,跑赢目前的所有投资方式。
反正退休在家也没事干,刘圭仁就说:“我到那里去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帮你去收点邮票。”
“老刘,你家真是过节啊,满档一桌子菜,”老曾满脸堆笑,手里拿着一把工兵铲进来,跟刘圭仁打招呼。
“老曾,快坐下,正好陪老刘喝酒,刘正茂带回的茅台酒,可是要十块钱一瓶,”上门都是客,华潇春拉老曾坐下喝酒,还不忘显摆一下好酒。
“茅台啊,只听讲过,今天享正茂的福,那我要喝点,”老曾跟刘家很熟,也不客气,顺势就坐下。
刘阳云去厨房拿出一套碗筷,给老曾倒上酒。老曾闻到酒香,心里想,刘家现在真发达了,这个刘正茂四处都有关系,领导才能喝的茅台都能搞到,自己以后要多跟他家走动。
他没端酒杯,先从口袋里掏出175元递给刘正茂,并说:“正茂,谢谢你帮叔搞到自行车指标,这是买车的钱。还有这把工兵铲,据说是日本人掉在河里的,送给你玩。”
他又从兜里掏出两个银元放在桌上,笑着说:“从沙子里捡到两个光洋,不知真假,也送给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