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 第24章 生物课(3)

第24章 生物课(3) (第2/2页)

古人三:这精子又是啥玩意儿?是蝌蚪吗?咋是这个颜色的?后人为什么要研究它啊?

普通人看着这些图片只觉得不适,但一些人就很感兴趣了。

他们在想,原来这个显微镜下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这些细菌就是后世说的微观世界里面的物质了,可惜不能亲眼看一下。

不知道这个显微镜是怎么做出来的?

何老师:“这些人为认识细胞积累了材料,不过此后170多年,都没人对这些资料做归纳概括。”

明朝,李时珍:归纳概括,是说像我整理本草一样整理他们的习性特征吗?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后面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形成理论。”

战国时期,庄子:理论,理解与论述,这个说法好,任何无序的想法只有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从中发现蕴含的规律。

“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里面都有细胞核。”

东晋时期的郭璞仔细看了看手上的,昨天刚从周边山上挖回来的杜鹃花,想着这里面的胚珠指的是哪一个部分。

难道是花心吗?

“施莱登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他认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施莱登的朋友施旺在得知这一成果过后受到启发,决定要证明植物和动物之间有本质的联系,他认为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为此还发表了研究报告。”

唐朝,孙思邈:按照这个说法,人也是由这个细胞组成的了。所以后世把人归结为动物?我猜测一下,应该是作为兽类吧。

何老师:“第四个阶段:修正前进。”

“任何研究的出现不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就能把所有东西都搞清楚,其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东西。一个理论形成后,需要用很长时间和研究来论证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施莱登认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里面长出来的。魏耳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老细胞。”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如果这样说的话,最先存在的老细胞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还挺令人着迷的。

南宋,宋慈: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所以人逝世也就代表着人体的细胞全部死亡,无法出现新细胞了。是这个意思吧?

何老师:“生物学的研究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由器官、组织进入到细胞,为后来的分子研究打下了基础。”

听了一段时间的生物课后,也产生了一点兴趣的李世民:分子?所以这个细胞之下是不是还有更细微的研究?比细胞小的东西是分子吗?后世的世界真的挺神奇的,居然发展到了这个程度。

何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拓展一个知识点‘归纳法’。”

“由一系列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有的古人疑惑:如果只是观察一部分生物就得出事实的话,怎么能确保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呢?如果出现例外情况怎么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